市场资讯|“秋后算账”特斯拉,大V之后轮到谁?

市场资讯|“秋后算账”特斯拉,大V之后轮到谁?
文章图片
图1/5
头图来源 | Pixabay
法务部很忙 。
作者 | 秦章勇编辑 | 王妍
来源:36氪-未来汽车Daily
【市场资讯|“秋后算账”特斯拉,大V之后轮到谁?】继起诉车顶维权女车主之后 , 特斯拉的法务部又上线了 。
近日 , 特斯拉方面表示已正式起诉自媒体人陈振罡(抖音账号名称“小刚学长”) , 诉其侵犯名誉权 。 在抖音平台上 , “小刚学长”的认证是“资深汽车领域创作者” , 截止1月29日发布了574条作品 , 关注其人数超过1470万 。
争议的开端始于小刚学长在2021年4月29日、30日发布的两条视频 , 主要内容是对特斯拉Model 3和小鹏P7两款车进行紧急制动测试 。 从视频中的测试结果来看 , 小鹏P7全面胜出特斯拉Model 3 。 目前这两条视频累计点赞数量超过60万 , 评论超4.5万 , 转发超2万 。
根据媒体报道 , 特斯拉认为小刚学长在测试实验中数据作假 , 伪造特斯拉刹车失灵 , 以及由此利用网络实施诽谤行为 , 侵犯了特斯拉的名誉权 。
作为当事人 , 1月27日 , 小刚学长在社交平台上回应称“我知道了” , 并在之后发布视频表示自己会积极应诉 , 坦然面对 。 目前相关测试视频尚在 , 不过其表示将在过年当天删除 , “不想再被有心人利用和对车主造成影响 。 ”
截至目前 , 双方均未透露更多关于起诉的详细信息 。
真刹不住还是假测试?
过去一年 , 特斯拉因为“刹车失灵”问题多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 之后关于其刹车能力的相关讨论、测试层出不穷 , 为何时隔近一年 , 特斯拉法务部又盯上了这条视频?
从视频内容来看 , 小刚学长将Model 3和小鹏P7作为对比车型 , 分别测试其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制动功能 。 测试方式是在50km/h的速度时松开加速踏板 , 不踩刹车 , 径直驶向提前准备好1:1大小的车型立牌和充气假人 , 以测试车辆刹停状态 。
市场资讯|“秋后算账”特斯拉,大V之后轮到谁?
文章图片
图2/5
来源:抖音截图
小刚学长在测试之后总结称 , 特斯拉面对车型立牌做紧急制动时 , 3次中只有1次成功 , 另外2次则没有任何的刹车反应 。 在假人测试过程中 , 车辆有刹车但没刹住 , 径直撞向了假人 。
相比之下 , 小鹏P7在两次测试中 , 面对车型立牌90公分的距离时实现了制动刹停 , 面对充气假人的刹停距离为30公分 。 视频最后 , 小刚学长还接到来自小鹏服务中心的电话 , 对方称收到总部发来的用户碰撞预警信息 , 所以跟进一下情况 。
“我没有为了踩谁或者捧谁 , 这两台都是我自己的车 。 ”为了强调测试的客观性 , 小刚学长在视频中强调称 , 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 , 并将它记录下来 。
市场资讯|“秋后算账”特斯拉,大V之后轮到谁?
文章图片
图3/5
来源:抖音截图
彼时特斯拉身处山呼海啸般“刹不住”的舆论争议中 , 小刚学长给出的测试结果 , 似乎也印证了该质疑 。 视频一经发出 , 便引发了大量的讨论 。
对于这一结果 , 有不少网友调侃小刚学长收了“广告费” 。 也有人认为其测试方法并不合规 , 有刻意抹黑特斯拉的嫌疑 。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认同并选择支持他 。
不止双方各执一词 , 有多位特斯拉车主也对视频中的细节提出了质疑 。 在特斯拉Model 3的车机屏幕上 , 会显示电门和动能回收状态 。 测试视频中的Model 3在撞向障碍物时 , 车机屏幕上仍显示出能量条 , 这代表车辆此时还有动力输出 。 而这一细节也指向小刚学长在车辆碰撞前疑似踩了一脚“油门” 。
面对质疑 , 小刚学长在之后回应称 , 如此做的原因是为了满足当时50公里时速的测试标准 , 之前收油太早 , 动能回收把速度降了下来 , “为了严谨才会把速度给提上去 。 ”
此外 , 他称轻点油门并不影响自动紧急制动介入 , 并表示正是因为第一次测试有些失误 , 所以才进行了第二次测试 。
对于这个回复 , 不少网友并不买账 。 而有的车主则表示 , 这个结果与自己的实际经历并不符 。
市场资讯|“秋后算账”特斯拉,大V之后轮到谁?
文章图片
图4/5
来源:受访者供图
一位国产特斯拉Model 3车主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自己曾在驾驶时遇到过几次突发状况 , “车子都刹住了 , 直接停 。 ”他回忆最惊险的一次是 , 自己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驾驶 , 前车保时捷突然刹停 , 就在自己以为要撞上时 , “瞬间刹停 , 车子声音特别刺耳 。 ”
“如果未刹住车的原因是大V(小刚学长)操作不当造成的 , 其抖音平台上发布的视频与事实不符 , 则可能构成对特斯拉名誉权的侵害 。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朱界平律师看来 , 如果法院认定小刚学长的行为对特斯拉公司造成了侵害 , 删掉视频的行为只能是针对删除以后达到了停止侵害的效果 , 对删除之前的损害仍需要承担责任 。
特斯拉法务部很忙
目前事件仍在发酵 。 虽然事实的真相以及孰对孰错仍有待于挖掘和法律的裁决 , 但对于特斯拉来说 , 或许在拿起法律武器的那一刻 , 就已经达到其目的 。
“特斯拉起诉是公关行为 , 是给公众看的 。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看来 , 对于智能汽车的一些新功能来说 , 目前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 在司法取证时很难还原现场 , 这也意味着在做最终判定时很难理清责任 。
事实上 , 和其他车企在面对负面舆论时的息事宁人或是置之不理的态度相比 , “硬刚”似乎已经成为特斯拉独有的标签 。
2021年5月 , 在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尚未有定论时 ,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一番“需加强消费者教育”的言论再掀舆论风暴 。 在引发舆论强烈反弹后 , 从6月1日起 , 特斯拉先后在多个社交平台上开通“特斯拉法务部”帐号 。
有意思的是 , 不少网友发现在其某个平台的关注列表中 , 有不少此前发布过特斯拉负面的媒体和个人账号 。 这也被外界视为特斯拉正式进入“反向维权”的开始 。
之后的特斯拉 , 则开始了“拳打不听话”的车主 , “脚踢”自媒体博主的模式 。
2021年9月 , 特斯拉凭借“认赔150万 , 起诉车主索赔500万元”的话题登上热搜 。 起因是当事车主韩潮购买了一辆特斯拉官方认证的Model S二手车 , 但行驶过程中车子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 车主认为这是一台事故车 , 起诉特斯拉要求“退一赔三” , 最终法院判特斯拉退赔车主韩潮151万 。
市场资讯|“秋后算账”特斯拉,大V之后轮到谁?
文章图片
图5/5
来源:pixabay
虽然法院驳回了特斯拉的上诉 , 选择支持车主韩潮 , 但前者并未停下来 。 特斯拉认为韩潮长期发表低级、贬损二原告(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的相关言论, 以此向其索赔505万元 。
2021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 , 一位来自河南安阳的女车主冲上特斯拉车顶现身维权 , 控诉特斯拉存在刹车失灵的问题 , 一时间 , 也引发了关于特斯拉刹车可靠性的讨论 。 在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十大消费维权【进入黑猫投诉】舆情热点中 , “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位居首位 。
一个月后 , 特斯拉客服支持官方微博发布多张自媒体的致歉信 , 这些自媒体表示对于特斯拉的不当视频或言论进行道歉 , 部分自媒体还将致歉声明置顶主页30天 。
2021年6月 , 特斯拉又以恶意诋毁特斯拉和特斯拉生产的“特斯拉”牌车辆为由 , 将一位温州车主陈某告上法庭 , 并要求索赔50万元的侵权损害赔偿金 。 随后法院一审判决要求该车主在抖音平台其使用账户上置顶90天对特斯拉道歉和5万人民币赔偿 。
两个月后 , 车顶维权的女士车主也收到了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寄来的诉前调解意见征询书 , 特斯拉方面要求其赔礼道歉并赔偿名誉权损失500万元 。
纵观过去一年 , 对于负面缠身的特斯拉来说 , 这些或许也只是其法务部工作内容的冰山一角 。 而这种强硬解决舆论争端的风格 , 很大程度上 , 也跟其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管理风格有关 。
马斯克曾表示 , 其他公司把钱花在广告和操纵公众舆论上 , 而特斯拉会更专注于产品 。 一位特斯拉内部人士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 即便是在中国 , 特斯拉的公关团队也没有相关预算 。 不过在一些网友看来 , 看似用法律手段维权的特斯拉实则是为了警示负面声音 。
态度强硬的背后 , 是其亮眼的销量表现作为支撑 。 1月27日 , 特斯拉公布了2021年全年财报 , 数据显示 , 2021年 , 特斯拉全年交付新车93.6万辆 , 同比增长87% 。 上海超级工厂则全年实现了48.41万辆的年度交付量 , 在总交付量中占比高达51.7% 。 对于2022年的交付表现 , 马斯克表示将会“轻松”实现50%的增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