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娼妓的真正起源 古代以唱歌跳舞为业的乐女( 四 )
又如郑志敏的《细说唐
妓》:
历来外国学者对所谓“娼妓”(Prostitute)一词所下的定义,内容大概都不外如下的叙述:娼妓指为了得到直接支付的金钱及值钱物品,而与任何人从事性活动的人 。这大概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西方人对于娼妓的代表性看法,随着西风东渐的结果,多数中国人对娼妓的观点自然也颇受影响 。又因为中国古代传统娼妓的痕迹于今日社会已荡然无存,遂使一般国人一看到“娼”或“妓”等字眼,立即联想到“卖淫”、“性乱交”、“堕落”、“罪恶”等等,似乎娼妓本质自古即然 。殊不知外国人对娼妓的定义,其实只能适用于近代以后资本主义化的东西方社会 。在中国近代以前,尤其是唐代的妓女,如此解释并不完全合适 。
据郑氏考证,诸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集韵》、《广韵》、《诂林》、《碑苍》、《切韵》、《后汉书》、《急就篇》、《汉书》等训诂学著作和一些史书的古代注解,都认为“倡”、“伎”、“娼”、“妓”在指女性专业人士时,其源头都是“女乐”,且不论其含义的历时性演化,在历史上都有专业歌舞女艺人的含义 。而今天所谓卖淫为业的“娼妓”,正如字典所释,是“后世”所演化出来的 。
女乐,从其“乐工”身份上来看,是一种专业乐人,在北魏乐籍制度出现之前早已存在,可谓传统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专业乐人群体,据《管子·七臣七主第五十二》记载,夏王桀喜好女色音声,他曾拥有“女乐(工)三万人”,并“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 。殷纣的“乐戏”,也是一种专业歌舞女艺人 。春秋时期,女乐是象征贵族身份和等级的财物,被用于诸侯之间的往来馈赠,汉代宫廷掖庭永巷中有类似于奴隶的女乐宫人,东晋的豪族世家蓄养着大批家妓,从汉代到南朝的市井民间也有专事歌舞并游媚宫廷的倡家女性 。女乐在历史发展中衍生出大量概念范畴,如女伎、女妓、女优、女伶,等等 。女乐在传统社会的存在有着久远传统,这主要是因为在私有制的男权社会,特别是奴隶制残余较重的传统社会早期,上层男性对资源的占有,不仅要占有物质资源,也要占有精神资源,在妻妾满足其物质需要的同时,还需要女乐这样一种作为艺术化身的、几乎与物品等同的、兼以色相娱人的女性贱民群体为之服务,她们的艺娱功能是首要的 。作为专业乐人,“乐”是其第一职业;而“色”的一方面,则是传统社会私有制男权之下的性别关系所决定,如夏桀、殷纣等多因女乐而“废国”,说明女乐天然地具有色娱功能,但这不必多论 。即使追究专业营色、以单纯卖淫为主的群体,按照王书奴、萧罔亮等娼妓史研究专家的说法,最早是齐桓公在宫中设置的“女闾”,比女乐作为专业群体的出现要晚得多,而且女闾和社会经济发展、平民地位崛起有关 。在唐代以前,女闾发展相当缓慢,多是为下层服务,如军十等远征无妻者 。女闾中人,虽然也可能要经过歌舞培训,但多是寡妇等非专业群体,这与女乐大有不同 。既然是女乐,作为“乐”者,自然以“乐”为本职 。总之,女乐自阶级社会之始的夏代就已出现,且其以艺为本、声色娱人的功能在那时即已定型;而且,夏桀女乐作为君王的享用之物,为娱人而存在,为创承娱人俗乐而存在 。女乐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音乐的化身,在传统社会作为一种精神资源而存在,反映了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这一点可以从传统社会上层男性的女眷种类得证 。男性的妻妾也具有色娱功能,如果女乐仅仅以色娱人,也就没有更大的存在必要 。其妻妾主要是为男性延续家族血脉的,支撑家庭物质生活,虽然妾也兼以艺娱人,特别在许多情况下妾是从女乐出身的,但一旦进入传统家庭,她主要的功能就不在艺上了 。女乐作为专业乐人,首先是精神文化的象征,在传统男权社会,女乐的存在其实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反映了人类对精神文化的重视,与人性启蒙、社会发展相关 。对于男性来说,女乐声色娱人、具有双重价值,通过女乐的音乐活动,可以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而对于女乐来说,作为音乐的承载者、音乐的化身,音乐是其赖以生存的饭碗,必须尽力施展创承技艺,才不至于丧失生存空间:但另一方面,她们的生命本身也通过对音乐的创承而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解放 。女乐声色娱人,促进了非专业群体对音乐的参与,她们几乎是音乐的化身,主要作为审美客体而存在,但又是审美主体,她们主要创承着娱人俗乐,娱人而不是娱神,是以与欣赏者之间能够形成互动,这是女乐与男性乐工的最大不同之处 。但女乐的色娱功能毕竟对社会发展造成消极阻碍,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群体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