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火烧阿房宫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二 )
为此,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考古学家们对该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
经过对阿房宫前殿遗址东侧30多平方公里、前后近一年的考古调查、勘探与部分发掘,李毓芳发现,传说中的上天台遗址实际上是战国时期营建的上林苑中的一处宫殿建筑群 。
她说,上天台遗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阿房宫村南、赵家堡村东北,西距阿房宫前殿遗址500米,地面之上现在有一高大土台 。其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宫遗址内最著名的建筑传说之一 。20世纪40年代曾在这里挖过战壕;50-70年代,当地农民在此取土及进行修筑梯田、大规模平整土地等农田基本建设(当年指挥部就设在遗址的土台之上,搞千亩平地大会战),因此该遗址受到严重破坏 。
从该遗址出土的大量砖、板瓦、筒瓦和瓦当等建筑材料来看,它们沿袭了关中地区战国时代板瓦、筒瓦上流行的纹饰和工艺,即与战国秦上林苑一号建筑遗址出土的板瓦和筒瓦的制法、形制和纹饰相同 。有学者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秦瓦的研究指出,“秦瓦纹饰变化较大,总的趋势是绳纹越来越粗,纹饰越来越草率,春秋时期无论是板瓦还是筒瓦均饰细密的纹饰,交叉的居多 。”
历史学者魏效祖先生则明确提出,“战国朝代的秦瓦,瓦面都用细绳纹 。”据此推断,该夯土台应为战国时代建筑遗存 。
考古学家比较了战国朝代的邯郸赵王城宫城中的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燕下都东城的武阳台等大型宫殿建筑遗址、齐临淄城宫城的桓公台宫殿建筑遗址、湖北潜江龙湾楚国章华台高台宫殿基址群等,认定上天台建筑遗址中的夯筑土台属于战国时代流行的高台宫殿建筑 。
历史曾载秦有五苑,但秦上林苑的范围,到宋代的学者已经很难说清楚了 。然而,秦阿房宫前殿建于秦上林苑之中,这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是有明确记载的 。《三辅黄图》又载:“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 。”汉代上林苑范围“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 。根据以上文献所说的范围,上天台遗址均在其中,,它无疑是秦汉上林苑的一部分 。
李毓芳说,考古发掘资料进一步说明,该遗址为战国朝代的高台建筑遗址,也就是说上林苑遗址在战国时代已经修建,这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秦都咸阳战国朝代是否已有上林苑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又使我们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该建筑遗址作为阿房宫上天台的讹传 。磁石门不属于阿房宫的建筑磁石门(上林苑六号)建筑遗址在阿房宫前殿遗址东北2000米(位于三桥镇武警工程学院内) 。相传当年秦始皇“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 。作为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它一是为了防止行刺者,在入门时以磁石的吸铁性能使隐甲怀刃者不能通过;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神奇,使其惊恐却步,不敢有异心,故亦曰却胡门 。
为揭开关于磁石门神秘传说的真相,阿房宫考古队于2007年3月对该建筑遗址进行了勘探(密探)和试掘 。
考古学家仔细考证了该遗址出土的大量板瓦和筒瓦的制作工艺,认定该遗址建筑的时代亦应为战国时期 。
在该建筑遗址中,还出土了很多表面为斜粗绳纹的板瓦和少量表面为中粗绳纹、内面为布纹的筒瓦,及纹饰较粗的瓦当残块等,这又说明了该建筑遗址同样沿用到了汉代(西汉前期) 。
李毓芳介绍说,该建筑处于渭河以南秦国所建的皇家公园———上林苑中,故它应为战国时期秦国上林苑中的一座高台宫殿建筑,而不是一座门址(没有门道遗迹和相关设施) 。它建筑的时代比秦统一以后秦始皇所修建的阿房宫要早,故它不属于阿房宫的建筑 。考古工作的这一重要发现,使我们澄清了长期以来将上林苑六号建筑遗址作为阿房宫磁石门遗址的讹传 。项羽:我是被冤枉的许多年来,项羽火烧阿房宫几乎成了历史常识 。《史记》上明确写着:“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更是在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后,无限感慨地歌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如果项羽的大火真的持续燃烧了3个月,那么在阿房宫应该留下一些痕迹 。考古学家们在离阿房宫遗址不远的咸阳宫遗址上就发现了大量的火烧痕迹 。李毓芳介绍说,在咸阳宫的一号、二号、三号建筑遗址,都有被大火焚烧的痕迹,就是都把墙白烧成了红颜色 。还有大量的木桩灰,还有因火太大把木桩烧成了硫渣,其他的建筑材料如瓦片也被火烧成了红颜色 。
推荐阅读
- 黄盖发起火烧赤壁是在几更天?火烧赤壁的故事
-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被冤枉的?是项羽的罪过?
- 阿房宫的历史价值 曾被人誉为“天下第一宫”
- 乌江自刎 项羽为何宁死不肯过江东?
- 揭秘巨鹿之战后项羽为何大肆屠杀?
- 假设西楚霸王项羽过了乌江 他会得到天下吗?
- 楚霸王霸王别姬的悲情故事
- 北宋大臣范雍体恤百姓 建议火烧皇宫
- 刘邦和项羽 从亡秦之战看刘邦项羽的军事才能
-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