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遭遇早熟萌动

“谈恋爱 , 牵手拥抱接吻可以接受 , 越界?不太好吧 , 毕竟我们还太小 。”市中心某初三学生小武的话反映了现在许多中学生的性价值观:日趋开放、日趋理智 。而上海社科院青少所“中国城市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组前不久对全国四所城市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事实 。
1989年、1999年和2004年 , “青春期教育研究”课题组对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的青少年进行了三次青春期性意识和性行为的调查 , 以中学生、家长和老师等为对象展开的大型样本问卷调查积累了近五万个数据 。近日 , 该课题组组长、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向升学周刊独家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 我国青少年性生理发育从持续提前到趋于稳定 , 同时 , 我国近五年来青春期性教育普及率已经较高 , 但是质量有待改进 。
[性生理]
"早熟"时间区域稳定
常能听到周围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早熟" 。从世界范围来看 , 青少年以性成熟为标志的性生理发育的总体趋势呈前倾状 。从课题组前后做的三次调查的比较来看 , 我国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与国际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 。
初遗和初潮是男孩女孩生理发育成熟的主要标志 , 在1989年到1999年之间 , 我国少男少女这两项指标平均提前幅度较大 。而2004年的调查显示 , 男孩初遗年龄提前量已经不多 , 而女孩的初潮年龄甚至略有推迟 。总体来看 , 已基本稳定在13岁多和12岁多 。
课题组组员魏莉莉说 , 城市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城市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提前的"催化剂" 。从1989年到1999年 ,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 同时 , 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使家庭的"营养"都倾注在孩子身上 。但近几年 , 人民生活水平已趋于稳定 , 家长们也注意不像前几年那样随便给孩子吃保健品 , 而更注意科学育儿 , 这有助于孩子的性生理发育时间渐渐稳定 。
[性心理]
孩子没有想像中成熟
第二特征的出现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 , 也是青春期成为一个敏感时期的原因 。身体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会在少男少女内心深处产生激烈的反应 。
和五年十年前相比 , 我国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得到了大幅度的普及 , 尤其是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 , 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有专门的青春期教育课程 , 告诉他们男孩女孩的区别 。这次调查有几个数据让人意外 , 在青春期教育普及率提高的情况下 , 男孩女孩们和十年前相比 , 虽然"有心理准备不恐慌"的人略有增加 , 但更多人面对初遗和初潮时仍然恐慌 。
对此 , 杨雄教授说 , 我们不要把现在的孩子想像得很成熟 , 因为 , 和性生理发育相比 , 性心理的发育依然相对滞后 。孩子们面对身体的重大变化会很无助 , 这个时候需要得到家长、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 。
[性教育]
生命教育"重头戏"
上海市教委要求对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 并颁发《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 , 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
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
《纲要》中相关性教育内容
初中: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了解人体的构造与各器官的功能、分娩过程及染色体对遗传特征的决定作用;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 。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 , 避免受到性伤害、防止性骚扰;学会拒绝别人的性要求;初步了解避孕的方法 。
高中: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 。教育内容的重点: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 , 学会妥善处理和认识两性关系中的情绪问题和价值问题 。了解生育过程和避孕的方法 , 认识到人工流产对身心的伤害 。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 。
[恋爱观]
约会激增性行为减少
电影院、地铁、公交车站、公园里……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一对对相拥的中学生 , 隐蔽或是公开 , 总之 , "谈恋爱"已经是发生在他们身边或自己身上的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