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储位乱局 刘邦更希望刘如意继承其皇位( 四 )


戚夫人死了,刘如意死了,吕后的这一做法让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狠毒的女人 。当我们现在再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还是觉得不寒而栗 。戚夫人挑战皇太后的位置就应该如此下场吗?到底是谁制造了戚夫人的悲剧呢?
也就是说戚夫人的悲惨命运谁给她造成的?有人说,商山四皓那四个老家伙,要不是他们出面,就没有这些事了 。宋代有一个诗人叫李觏,专门写了一首诗叫《戚夫人》,诗中云:“百子池头一曲春,君恩和泪落埃尘,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 。说当年刘邦在世的时候,每年七月七都和戚夫人到百子池边去聚会,去游玩;这四皓是为了逃避秦朝的大乱躲到商山去的,所以要恨的是秦始皇,为什么不把这四个老家伙杀了,当年秦始皇要是把他们杀了,不是没有这商山四皓了吗?
李觏这个诗认为,戚夫人的悲惨命运是这四个老头造成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指张良 。商山四皓固然起了作用,是谁推荐的他们呢?是张良 。张良虽然足不出户,但是他推荐了商山四皓,所以,张良也有责任 。第三种说法是咎由自取 。戚夫人自己有责任,戚夫人的责任在于刘邦宠爱她的时候,她很不理智地选择了挑战皇后的道路,这是一条高风险而把握不大的道路 。第四种说法谁都不怪,是刘邦的责任 。而且刘邦的责任最大 。张良有什么责任?张良无非推荐了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怎么样?他们顶多只能挨四刀,刘邦尽可以把他们处理掉,更何况他们何罪之有呢?
霸王别姬的时候项羽面临的是江山美人问题 。其实,刘邦在见到商山四皓之时,同样面临着江山美人的矛盾 。到底是要江山还是要美人,刘邦选择了江山,因为他怕违背天下舆论,易位太子导致朝政大乱,所以他宁可牺牲戚夫人也要保住他的大汉江山 。所以在这一点上,有很多人把刘邦的戚夫人与项羽的虞美人二人做了比较,说戚夫人和虞美人,一个是胜利者刘邦的爱妃,一个是失败者项羽的宠妃,但这两个人的命运差不多都是一样的 。
清代有一个文人叫田雯,他写了一首咏古诗,专门咏叹戚夫人和虞美人:“谁叫玉体两横陈,粉黛香消马上尘,刘项看来称敌手,虞夫人后戚夫人” 。这个意思是说,最后这两个美人都死了,看起来刘邦真跟项羽是对手,你俩打,你俩掐,到最后你的宠妃和他的爱妃两个人下场一个样 。诗的意思主要是讽刺刘邦不能在身后保护好自己心爱的女人,这是又一种说法 。
上面说了那么多种看法,都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还不是说到了点子上 。我们可以这样想,假如刘邦废立太子成功了怎么办?如果是那样的话,岂不是戚夫人要做皇太后,赵王刘如意要做天子了吗?戚夫人会怎么样去对待吕后呢?大概不会虐囚或虐杀,但是这都很难讲 。如果我们反过来再想一想,大家就会明白,戚夫人的悲惨命运,实际上是封建帝王的继承制度造成的 。封建帝王的继承制度,规定了他只能在皇子中间选择接班人,这里面还有很多规定,比如说选嫡、选长,而且选过以后不能再废,这个制度本身决定了皇子们的命运 。不论是吕太后当权,还是戚夫人当权,失败的一方总是很悲惨的 。所以说这个废立之祸,商山四皓、张良、戚夫人、刘邦、吕后,各人都有不同责任 。而最根本的源头是封建帝制 。
总而言之,吕后是残杀了戚夫人,毒死了赵王刘如意,这是她的目的达到了,然而使她始料不及的是连累到了她的儿子,是她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盈 。本来手握大权的吕后,可以遥控她儿子去掌权,而汉惠帝的去世,使吕后面临一个空前的难题,手中握的大权怎么办?是继续掌权,还是放弃权力?她怎么继续巩固已经夺到手里的权力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