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万恶的“台基公馆”,良家女子一旦踏足,清白便不复存在



旧上海万恶的“台基公馆”,良家女子一旦踏足,清白便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



旧上海万恶的“台基公馆”,良家女子一旦踏足,清白便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



旧上海万恶的“台基公馆”,良家女子一旦踏足,清白便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


本是良家女子 , 却因蝇头小利被无良之人所诱惑 , 动之以情 , 失足落水 , 最终泥足深陷 , 不能自拔 , 沦为风尘女子 。 这种现象 , 无论东西 , 不分南北 , 古往今来 , 比比皆是 。 民国二十年 , 上海《申报》刊登一篇警世文章 , 说得就是良家女子被蝇头小利所诱骗为娼的一档子事儿 。


无锡少妇周阿芳 , 年轻貌美 , 人品端正 , 随丈夫李玉亨来上海打工 , 李玉亨在法租界一家烟行当店员 , 月薪微薄 , 加之好赌 , 长期入不敷出 。 为了糊口 , 阿芳只得托人进入一家针线作坊打零工 , 挣几个小钱贴补家用 。
挨着针线作坊 , 有一家“台基公馆” , “台基主人”是个年过五十的孤老婆子 , 人称王婆 。
说到这里 , 需简单介绍一下 , 何为“台基公馆” 。 诸君不要以为带有“公馆”二字 , 就是什么高端大气的场所 , 实则“台基”二字不过是“暗门子”的雅称罢了 。 这种地方 , 专做“皮条”生意 , 利用“拆白党”引诱良家女子成为公馆女招待 。 可怜那些良家女子 , 一旦被套牢 , 就别想翻身 , 赚来的钱全都进入了台基主人的腰包 , 故而王婆这种人 , 在上海滩又被戏称为“皮条公司买办” 。

王婆窥见阿芳长相貌美 , 遂生出邪念 , 想要将阿芳骗进公馆 , 给自己当摇钱树 。 这个差事 , 落在了洋货店少东家唐小良的头上 。 唐小良是台基公馆的常客 , 小伙儿长得帅气 , 油嘴滑舌 , 能说会道 , 又是个色中饿鬼 , 被他欺骗过的女子 , 少说也有几十号 。
王婆知道这小子有些手段 , 于是故意将阿芳指给他看 。 唐小良不看则可 , 看罢之后 , 顿时惊为天人 , 扬言不把阿芳骗到手决不罢休 。 但他也从阿芳那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看出 , 这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 , 不下点硬功夫 , 只怕不好得手 。
见他愁眉紧锁 , 王婆冷笑道:“瞧你愁眉苦脸的衰样 , 区区一个小家妇人 , 有什么了不起的 。 我吃这饭碗数十年了 , 无论侯门贵眷 , 巨阀千金 , 一经老娘法力 , 无不俯首听命 。 你要没能耐 , 只管闪到一边 , 且看老娘手段!”
王婆自卖自夸 , 小良坐享其成 , 阿芳则是砧板上的鱼 , 只等被人宰割 。 彼时 , 猩红热盛行 , 染病而亡者不计其数 , 偏巧阿芳的丈夫也遭此劫 , 药石无灵 , 一命呜呼 。 可怜阿芳 , 孤雁失偶 , 举目无亲 , 呼天喊地 , 痛不欲生 。 王婆看在眼中 , 喜在心头 , 认为机会来了 。

打定主意后 , 王婆自告奋勇地“雪中送炭” , 帮着阿芳里外张罗 , 还出钱为阿芳的死鬼丈夫买了一口薄皮棺材 , 等到丧事料理完毕之后 , 王婆装出慈悲模样 , 对阿芳再三抚慰 , 劝阿芳节哀顺变 , 以后有什么难处 , 尽管找她帮忙 。 阿芳不知是计 , 误以为王婆是好人 , 因此不管遇到什么大事小情 , 总要去询问王婆的意见 。
王婆见鱼儿即将咬钩 , 于是再多撒一些诱饵 , 每天送些新鲜的瓜果梨桃到阿芳的住处 , 阿芳愧无以报 , 不好意思收王婆送来的东西 。 王婆解释说:“这些东西不是我花钱买的 , 都是我的娘家侄儿小良送给我的 。 他是洋货店的老板 , 买卖做得好 , 从来不缺钱 。 这孩子懂得敬老 , 知道我这个孤老婆子没人照应 , 就隔三差五过来看看我 , 每次都带一大堆东西给我 。 我一个人吃不完 , 拿过来给你一些 , 只当是借花献佛了 。 ”
阿芳叹息道:“您总照顾我 , 无异于父母 。 可我现在没了丈夫 , 虽然省吃俭用 , 但还是入不敷出 , 眼看租住的房子也要到期了 , 您说我该怎么办呢?”
王婆赶紧说:“你一个妇道 , 独立支撑门户 , 的确不容易 。 这样吧 , 我家还有空房 , 你不如搬到我家去住吧 。 咱两人搭个伴儿 , 合用一个炉灶 , 你有钱就给我 , 没钱就当我做善事了 。 我身边也正好缺个说话的人 , 你过去了 , 我还能有个说话解闷的伴儿 。 ”
【旧上海万恶的“台基公馆”,良家女子一旦踏足,清白便不复存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