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味道的纪实综艺,缘何让观众屡屡破防?( 二 )
这是令1号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而这个初衷,从节目的名字便能窥见一二:《百姓的味道》将落点放在味道上,其实是致力于呈现人与味道之间的羁绊。
不难发现,《百姓的味道》对人与味的关联,进行了主题式的解剖。
第一种关联,是家庭记忆里的情感。
「跑山人」老张饭桌上朴素的家常菜,凝聚着她对丈夫的爱意与关怀;令杨超越心心念念的贵州酸汤里,饱含的是对「妈妈的味道」的眷念。每一道美食、每一种味道背后,都慢慢隐现出令人动容的故事感。

文章插图
第二种关联,是个体与乡土之间的血脉。
就像谢霆锋来到理塘与丁真相会,两个人无疑给了「停留与漂泊」这一主题最好的对话。正如网友所评论的那样:「一个香港人,一个藏族人。一个像无脚鸟,半生都在外漂泊,无处安定;一个像一棵树,扎根在滋养他的这片土地,虽然还未枝繁叶茂,但已经为人遮风挡雨」。

文章插图
个体与乡土之间的血脉相连,让观众看到的是关于责任感的回响。
第三种关联,是饮食背后的文化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姓的味道》里,对文化传承的表露并没有陷入一种套路话表达,而是有着民间智慧的自我烙印。正如在上海卖了39年的葱油饼的阿大所表示的那样:「所以我现在做事情,做饼就一定要把它做好,实在做不动了,消失就消失了,没有办法」。
这种知道时限与终点的「有限传承」,悲凉的意味里又充满着倔强的使命感,听者无不破防。
多元化的主题,实际上极大的激发了观众对于味道的理解,这在数据层面得到了印证。
以往真人秀节目的热议关键词大多集中在明星嘉宾身上,而根据「1号数读联盟-知微数据」显示,《百姓的味道》里除了谢霆锋之外,美食、人物、地域、感受都成为了观众热议的关键词。这从侧面说明,《百姓的味道》通过挖掘味道背后的情感,拓宽了节目的议题空间。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1号数读联盟-知微数据
同样,在「1号数读联盟-艾漫数据」的各维度好评率中,《百姓的味道》在「节目制作」、「节目整体印象」和「嘉宾」等维度都斩获了高分,而这八卦/话题点上表现一般,恰恰说明它是一档专注于内容而非炒作话题流量的走心综艺。

文章插图
数据来源:1号数读联盟-艾漫数据
也正是用心、走心的内核,让《百姓的味道》赢得了包括央视亚太在内的主流媒体点赞。

文章插图
同时,对味道的解剖,也让《百姓的味道》始终将百姓与味道二者置于内容呈现的C位。
在1号看来,谢霆锋就像是帮助观众翻开书页的那只手,他把自己作为一个目录式的索引,让观众跟随他的视角去发现味道背后的故事。始终保持接地气与克制的他,让《百姓的味道》在真人秀、纪录片与电影感之间实现了最大程度上的平衡。
情绪背后
【一部关于味道的纪实综艺,缘何让观众屡屡破防?】「我最近在思考一个概念——
『附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门的邻居、楼道的保洁阿姨、小区门口的保安、小区底商的理发师……经常能见到,但好像从来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
这是人类学家项飙在接受采访时对「附近」这一概念的阐释。很多人认为,《百姓的味道》出圈,赢在了通过镜头对情绪的拿捏。但在1号看来,《百姓的味道》还远不止于此。其实,《百姓的味道》似乎为自己肩负了一项独特的使命:
通过味道,让人们重新获得感知「附近」的能力。
从延边,到潮汕,从理塘再到上海,并且在最后一期来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武汉。在《百姓的味道》里,我们看到的有热闹、有幽静,有高级感,也有烟火气,它们都被淬炼融合为后疫情时代里对中国的阶段性解读——虽然疫情还未离去,虽然疫情改变了许多,但中国大地早已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这恰是镜头语言的力量所在——于无声处,通过美好画卷的勾勒给予我们奋斗的信心与勇气。
推荐阅读
- 百姓的味道最后一站来袭,收官嘉宾食神华晨宇带厨神谢霆锋游武汉
- 河南春晚再次突破网友想象!“这是晚会?不,这明明是一部艺术作品!”
- 《百姓的味道》口碑收视双丰收以“匠心”打动观众
- 《百姓的味道》口碑收视双丰收 以“匠心”打动观众
- 关于收官站【百姓的味道】里面一些被触动到的地方
- 7部正在录制的综艺,3部本月播出,你最期待哪一部?
- 就是今晚!华晨宇《百姓的味道》寻味武汉,化身“藕霸”体验挖藕
- 一堆明星拍“百姓”的味道?求求你们,放过老百姓吧
- 揭秘华晨宇的“校园往事” 《百姓的味道》收官篇感受武汉温度
- 金嗓风云会,君乐宝优萃有机奶粉《时光音乐会》开年再现时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