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不只是英伟达 高通博通也曾有收购梦碎的时刻

当地时间周一 , 英伟达在官网上宣布 , 他们和软银集团已同意终止收购Arm的交易 , 这一从宣布以来就备受关注、足以影响整个芯片行业的收购交易 , 终究以失败告终 。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 , 是在2020年9月13日正式宣布的 。
当时英伟达和Arm的拥有者软银集团 , 达成了最终的收购协议 , 收购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进行 , 包括120亿美元的现金 , 按当时英伟达的股票价格 , 交易价值高达440亿美元 , 按宣布失败时的价格则达到了660亿美元 。
在2020年宣布达成收购协议时 , 英伟达方面是预计在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之后 , 在约1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交易 。但遗憾的是 , 这一半导体领域影响深远的交易 , 在面临英国、欧盟及美国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 , 众多竞争对手的反对之下 , 英伟达和软银在距离18个月的时限仅一个多月时宣布终止收购 , 放弃了收购交易 。
英伟达终止收购Arm的交易 , 也击碎了英伟达联合创始人、CEO黄仁勋 , 希望通过收购Arm来打造一家人工智能时代卓越公司的梦想 。
视点·观察|不只是英伟达 高通博通也曾有收购梦碎的时刻
文章图片

英伟达联合创始人、CEO黄仁勋
虽然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 , 已经不太可能继续进行 , 但纵观近几年全球半导体领域的收购交易 , 英伟达并不是孤独的 , 高通和博通也曾有过大规模收购交易梦碎的时刻 , 博通失败的收购交易 , 初次出价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 , 高通失败的那一起收购交易 , 规模也超过了400亿美元 。
【视点·观察|不只是英伟达 高通博通也曾有收购梦碎的时刻】高通放弃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
高通最近一次失败的大规模收购交易 , 是在2016年10月开始的 , 他们在当年10月向半导体厂商恩智浦发出了收购要约 , 两家公司当时也已经达成了收购协议 , 高通给出的收购价格是每股110美元 , 收购将以全现金的方式进行 , 若顺利收购 , 总价高达380亿美元 。
随后高通又提高了收购报价 , 每股的收购价格由110美元提升到了127.5美元 , 收购总额也提升到了440亿美元 。
视点·观察|不只是英伟达 高通博通也曾有收购梦碎的时刻
文章图片

在收购交易宣布之后 , 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 , 也获得了多个监管机构的批准 , 但即便他们在2018年的6月和7月多次延长对恩智浦半导体的要约收购期限 , 但在最终协议到期时 , 高通的这一收购交易并未获得全部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高通公司在当年的7月26日 , 也正式宣布终止收购恩智浦的交易 , 并根据此前达成的收购协议 , 向恩智浦支付20亿美元的收购终止费用 。
博通撤回收购要约 放弃千亿美元收购高通
收购恩智浦的交易还在进行时 , 收购方高通也成了半导体厂商博通的收购目标 , 并且给出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 。
博通的CEO是在半导体领域有并购狂人之称的陈福阳 , 在进行多起成功的收购之后 , 陈福阳掌舵的博通 , 在2017年的11月6日 , 正式向高通发出收购要约 , 提议以每股70美元 , 总额10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高通的全部流通股 。
在当时发出的收购要约中 , 博通还同意高通继续以3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恩智浦半导体 , 并愿意承担收购之后250亿美元的债务 , 这样博通收购高通的全部花费 , 就将达到1300亿美元 。
在博通发出收购要约一个周之后 , 高通11月13日正式作出了回应 , 高通董事会回绝了博通的收购提议 。在第一次的报价被拒绝之后 , 博通在2018年的2月5日向高通发出了新的收购报价 , 将每股的收购报价由之前的70美元提高到了82美元 , 收购总额则由1050亿美元增加到了1210亿美元 。3天之后 , 博通给出的新的收购报价 , 也被高通董事会拒绝 。
视点·观察|不只是英伟达 高通博通也曾有收购梦碎的时刻
文章图片

在推进收购高通事宜的同时 , 博通也对高通的董事会席位发起了挑战 。在第一次的收购报价被拒绝之后约3周 , 博通公布了11位高通董事会提名人选 , 准备在次年3月高通年度股东大会上取代高通董事会中的11人 , 强势推进收购计划 。在一周之后 , 博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初步的代理文件 , 推举此前公布的11位高通董事会提名人选 。在2018年2月14日与高通首次就收购事宜进行了会谈前一天 , 博通缩减了他们希望谋求的高通董事会席位 , 由全部11人缩减到了6个席位 。
在博通致力于收购高通时 , 高通也在推进收购恩智浦的交易 , 由于高通将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报价由380亿美元提升至440亿美元 , 招致博通的不满 , 他们在2018年2月21日将收购高通的报价 , 由之前的每股82美元下调至79美元 , 收购总价则由1210亿美元下调至1170亿美元 。
博通千亿美元收购高通的交易迎来变数 , 是在2018年的2月底 , 当时有国会议员致信美国财政部长 , 敦促办公机构设在财政部的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 , 在3月6日高通股东大会召开之前 , 对博通收购高通进行评估 。而在原定的高通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前两天 ,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要求高通将股东大会推迟30天 , 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评估这一交易对美国国家安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
3月12日 , 美国方面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 , 否决了博通收购高通的计划 , 同时否决了博通提名的高通董事会独立董事的参选资格 , 博通收购高通的计划也就此搁浅 。
在收购高通的计划被美国方面否决两天之后 , 博通也发出了一份声明 , 宣布撤回向高通发出的收购要约 , 放弃收购高通的计划 。博通收购高通的大梦 , 在持续125天之后 , 梦碎 。
三笔失败的收购交易 有诸多相似之处
回顾高通收购恩智浦、博通收购高通、英伟达收购Arm这三笔未能成功的收购交易 , 其实有诸多相似之处 。
首先 , 这三笔未能成功进行的大规模收购交易 , 主要是监管方面的挑战 。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 , 在多次延长收购期限之后 , 在协议到期依旧未能获得全部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 他们随后也因此而宣布放弃 。博通收购高通的交易 , 则有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介入 , 最后也是被美国方面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否决 , 轰轰烈烈的收购计划戛然而止 。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 , 自宣布以来就备受关注 , 英国、欧盟及美国的反垄断监管机构 , 都关注这一收购交易 , 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率先开始调查 , 11月份宣布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查 , 欧盟在去年10月份也正式宣布对收购交易展开调查 , 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负责人 , 在去年11月份还透露他们几乎每周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讨论英伟达收购Arm交易 , 与欧盟也有交流 , 三方同时关注 , 挑战显而易见 , 最终英伟达和软银宣布终止 , 也是表示在监管方面面临重大挑战 。
其次 , 在这三笔失败的收购交易中 , 收购方支付了“分手费”或提出了“分手费” 。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 , 两家公司在达成的收购协议中 , 就约定了有20亿美元收购终止费条款 , 在2018年的7月26日宣布终止收购交易时 , 高通方面也指出 , 执行收购交易的全资子公司 , 将向恩智浦支付20亿美元的费用 。在收购Arm的交易中 , 英伟达与软银在达成的收购协议中 , 也有终止费 , 但金额低于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 , 双方约定的是12.5亿美元 。博通收购高通的交易 , 虽然是被美国否决 , 未支付“分手费” , 但博通方面其实有提及 , 在提高收购报价时 , 博通也提高了收购交易失败的“分手”费用 , 只不过在收购交易被否决之前 , 双方未能就收购事宜达成协议 。
再次 , 三笔失败的收购交易中 , 收购方宣布终止收购交易或宣布放弃收购 。最先开始的高通收购恩智浦 , 也是最早终止的 , 收购协议期满后 , 高通在2018年的7月26日 , 就宣布终止收购交易 , 并支付相关的费用 。博通收购高通的交易 , 虽然是被美国方面以国家安全问题为由否决而失败 , 但博通在两天之后 , 也发出了一份声明 , 宣布撤回收购要约 , 放弃收购高通的计划 。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 , 在推进了一年多之后 , 是因为面临严格的监管审查 , 而宣布终止的 , 英伟达在2月7日正式宣布与软银同意终止收购交易 , 并宣布先前协议签署时支付的20亿美元中 , 软银将保留12.5亿美元的终止费用 。
第四 , 收购方都曾不遗余力推进收购事宜 。这三笔半导体领域的大规模收购交易 , 虽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 但收购方一直在致力于完成收购交易 。在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交易中 , 为顺利推进收购 , 他们曾收购价格由每股110美元提升至127.5美元 , 总价也有380亿美元提升至440亿美元 , 还多次延长了收购要约期限 , 希望获得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博通收购高通的交易 , 博通第一次的报价就达到了1050亿美元 , 还愿意承担高通收购恩智浦之后的债务 , 也曾将收购报价提至1210亿美元 , 并同高通就收购事宜进行了谈判 , 为推动收购 , 他们也曾缩减希望获得的高通董事会席位 。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 , 受到了英国、欧盟和美国监管机构的关注 , 为打消监管机构的疑虑 , 英伟达CEO黄仁勋 , 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就收购事宜表态 , 并表示在收购之后将维持Arm的开放授权模式 , 也曾表示不是非要收购Arm不可 , 但他们相帮Arm进入新市场 。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收购交易有担忧之后 , 英伟达方面也曾和这一机构协商补救措施 。
第五 , 在这三笔失败的交易中 , 两家被收购方的高层发生了变动 。高通方面变动的是时任执行董事长保罗·雅各布斯 , 他是高通联合创始人欧文·雅各布斯的儿子 , 保罗·雅各布斯在1989年后进入高通公司 , 从技术研发人员做起 , 2005年被任命为高通公司CEO , 并在2009接替卸任的父亲 , 开始担任董事长 , 在2013年任命史蒂夫·莫伦科夫为高通新一任CEO之后 , 保罗·雅各布斯2014年开始就只担任公司董事长 , 在面临博通的恶意收购期间 , 高通在2018年3月份任命一位独立董事出任董事长 , 免去了雅各布斯的执行董事长一职 , 而后来他通知董事会 , 计划将高通私有化 , 董事会也决定不提名其参选下一届董事 , 他也就此淡出了效力近30年的高通 。
视点·观察|不只是英伟达 高通博通也曾有收购梦碎的时刻
文章图片

高通前CEO、董事长保罗·雅各布斯
英伟达收购Arm的交易失败 , Arm的CEO也发生了变动 。在英伟达宣布终止收购Arm之前 , 就曾有报道称 , Arm的CEO西蒙·希格斯(Simon Segars)已经辞职 , 将CEO的工作交给了IP产品部门总裁、Arm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雷内·哈斯(Rene Haas) 。而在英伟达宣布终止收购Arm的交易之后 , Arm也在官网宣布了CEO变更事宜 , 由雷内·哈斯接替西蒙·希格斯 , 任命立即生效 , 希格斯将以顾问的角色 , 支持CEO过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