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注意!不要随便二次创作冬奥会赛事视频,有可能侵权

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 , 国内观众观赛热情高涨 , 不少视频博主也选择剪辑冬奥会赛事节目片段进行二次创作 , 让网友用“小屏”回味冬奥会的精彩瞬间 。 这两天 , 相关视频的热度也持续走高 。
北京日报客户端|注意!不要随便二次创作冬奥会赛事视频,有可能侵权
文章图片
图1/3

“谷爱凌最后完美一跳 , 挑战1620超高难度”“冬奥会开幕式寓意深刻的一幕 , 一‘鸽’也不能少”“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高清无水印版!”……2月9日晚间 , 采访人员浏览多个视频平台均看见不少冬奥会赛事画面的二次创作视频 。 以“谷爱凌最后一跳”为例 , 某博主上传的配乐短视频 , 点赞数超过122万次 , 评论量多达4.7万个 , 收藏超过2万次 , 转发超过3万次 。 另外一名博主上传的“谷爱凌夺金最后一跳慢镜头”回放短视频点赞量也近7000次 , 评论量超过300个 。
北京日报客户端|注意!不要随便二次创作冬奥会赛事视频,有可能侵权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注意!不要随便二次创作冬奥会赛事视频,有可能侵权】图2/3

“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欢呼某某运动员夺冠的消息 , 我往往第一反应是上短视频平台搜索夺冠瞬间 , 并反复回味 。 ”市民胡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相比长辈习惯使用电视、台式电脑等设备观赛 , 上班忙碌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用手机第一时间观看最精华的片段 , 然后再回看完整的赛事片段 。
北京日报客户端|注意!不要随便二次创作冬奥会赛事视频,有可能侵权
文章图片
图3/3

不过 , 法律专家提醒称 , 冬奥会赛事节目受著作权法保护 。 冬奥会二次创作视频走红的同时 , 也应密切关注流量背后的著作权侵权风险 。
据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解释称 , 符合独创性要求的体育赛事节目属于视听作品 。 像奥运会之类的大型重要体育赛事节目在制作过程中 , 大量运用了镜头技巧、蒙太奇手法和剪辑手法 , 在机位的拍摄角度、镜头的切换、拍摄场景与对象的选择、拍摄画面的选取、剪辑、编排以及画外解说等方面均体现了摄像、编导等创作者的个性选择和安排 , 具有独创性 , 属于视听作品 , 受著作权法保护 。 基于此 , 冬奥会赛事节目不能在网络上随意传播 。 那部分二次创作仅运用了几十秒甚至几秒的冬奥会赛事节目的片段 , 是否依旧构成侵权?据介绍 , 通常 , 传播体育赛事节目片段的行为包括以下两种:将体育赛事节目中的片段以短视频形式播出 , 自行制作的短视频中使用体育赛事节目中的片段 。 无论上述哪种行为 , 只要未得到权利人的许可 , 有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 。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表示 , 从以往司法实践的情况分析 , 自行制作的短视频中使用未经许可的赛事节目片段 , 难以满足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构成条件 。 故此 , 大家在观看冬奥会的同时 , 要谨慎传播冬奥会赛事节目 , 避免侵害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