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低廉|英特尔花钱“做”次品

以研制CPU为主的英特尔公司有一回销售两款非常相似的芯片 , 定价却天差地别——一种定得很高 , 一种定得很低 。
实际上 , 价格低廉的芯片与价格高的相比只是缺少了一些功能而已 , 其他毫无差别 。
一部分消费者想着 , 既然芯片差不多 , 那我就买价格低的吧 。 另一部分消费者则想着 , 芯片功能少就意味着办公效率低 , 所以就狠狠心去购买价格高的那种 。
如此销售一段时间之后 , 消费者们发现还是价格高的芯片好用许多 , 所以绝大部分消费者都买了高价芯片 。
你或许会想 , 英特尔公司肯定是先研发功能少的芯片 , 定个低价;然后通过技术手段给芯片增加功能 , 将它升级 , 然后定个高价出售 。
事实恰恰相反 , 英特尔公司是先研发出功能齐全的高级芯片 , 然后再请工程师额外做些工作 , 让高级芯片的一些功能作废 。
也就是说 , 低价芯片的研发成本要比高价芯片的高得多 。
无独有偶 , IBM公司也曾这样研发、销售过产品 。 它曾开发出低档和高档两种激光打印机 。
这两种打印机的功能其实一模一样 , 只是低档产品里多出了一块让机器打印速度变慢的芯片 。
【价格低廉|英特尔花钱“做”次品】很显然 , 低档打印机因为要额外加入芯片 , 所以它的成本更高 。
明明都已开发出高级产品了 , 英特尔公司和IBM公司为何还要花费更多心力和成本给产品降级呢?
实际上 , 他们的“降级思维”十分高明 , 因为他们抓住了消费者购物时的一个显著心理——有对比才能知道差距 。
一般公司开发出新品之后都打出比较低的价格 , 一旁再摆放上高价格的参照商品 , 靠“薄利多销”盈利 。 英特尔公司和IBM公司则相反 , 它们就是想让人们购买贵的产品 , 于是拿出一部分产品进行“降级” , 以形成低价的参照商品 。
消费者都很聪明 , 他们会通过反复对比 , 然后得出结论——价格高的产品虽然贵了点 , 但好用许多 , 性价比更高 。
所以最终的趋势是 , 购买高价产品的消费者远比购买低价产品的多 。
当今企业竞争 , 拥有客户体验 , 进而形成客户的产品价值认知 , 是第一位的 。 而认知 , 都是比较出来的 。 在产品研发上投入“降级” , 其实是剑走偏锋而行之有效的营销创新 。
李憬(摘自《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