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收获之年 。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被命名为“天问(Tianwen)系列” , 随着“天问一号”顺利降落在火星 , 中国也在探索行星的道路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
很多人知道 , “天问”之名源自屈原的诗作《天问》 。 但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寓意 , 以及其背后鲜有人知的历史典故 , 却少有人明了 。 其实 , “天问”的故事远不止一首诗那么简单 , 屈原《天问》从诞生之初 , 就引发世人对探索未知的兴趣 。 “天问”所代表的 , 是中国人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叹 , 是数千年来探索无穷远方的不懈努力 。
百余问题 重解历史
《天问》最初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 。 全诗近两千字 , 每四字为一句 , 几乎每句都在对历史与自然的奥妙发出疑问或叹息 , 提出了百余个问题 , 故而称之为“天问” 。
那么 , 《天问》究竟说了些什么?屈原又为何要提出如此多的问题?学者林庚认为《天问》呈现了上古历史 , 不只是夏商周的掌故 , 更是由此出发 , 对中华上古文明与传说的书写 。 《天问》的确提供了很多生动的史料 , 但它不只是书写历史 , 还有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 对宇宙规律的思考 。
《天问》开头就写“遂古之初 , 谁传道之?上下未形 , 何由考之?”这是一个带有终极思考意味的提问 。 如今人们熟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 但这一神话最早在三国时期形成 , 屈原生活的年代 , 并没有盘古的神话形象 , 因此 , 他对世界诞生的想象 , 显然与后世很不一样 。 不过 , 在《天问》中 , 屈原也认为天地初开时混沌一片 , 只是没有某个具体的神祇来创世 。
接下来就是夏商周的历史 , 而且屈原提出了不少质疑 , 有些带有“再解读”历史的意味 。 比如 , 对于大禹治水之前鲧的形象 , 屈原表示“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 基于对鲧与大禹在治理洪水上成败形象的对比 , 作出了必要的质疑与思考 。 在过去 , 人们总容易把成功者的成功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 却对失败者的失败不屑一顾 , 但屈原的想法不这么简单 , 他要追问其背后的原因 , 这才是一个求索者该有的精神 。
屈原在《天问》中呈现的部分内容 , 具有相当可贵的史料价值 。 讲到夏朝历史时 , 《天问》提到了少康复国、夏桀亡国的故事 。 甚至在讲到夏朝末代君主桀是如何荒唐时 , 还不忘追问一句“妹嬉何肆” , 看来 , 早在屈原那个年代 , 妹嬉(另有一说名为妹喜)就被视为祸国的女色 , 跟商纣王的妲己一样 , 背上了千古骂名 。 至于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 , 恐怕后世已经难以确知 。
【历史|问天求索 千年之叹】再往后 , 就是距离屈原相对近一些的历史了 。 比如西周时期的昭王南征、穆王西行 , 还有东周时期吴楚之战 。 这其中有些历史因为时隔久远与史料缺乏 , 给后人留下了足够的悬念 , 也吸引着屈原这样的文人贤臣的思索与追问 。
上下求索 叙事宏大
屈原在《天问》中流露出很强的探索未知的精神 。 虽然人人都有好奇心 , 但真正愿意去思考严肃命题的人并不多 , 屈原就是这样能深入思考的人 。 尽管他的切入点不是研究思维 , 却具备了一个研究者应有的质疑与反思精神 。
《天问》中的探索精神 , 不仅有追问宇宙与历史奥妙的强烈念头 , 也有很强的想象力 , 或者称之为宏大的思维方式 , 而后者并未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 置身于某个时代的文人 , 若能将自己放在历史的坐标中 , 不只是从眼前与身边的“可见之物”理解世界 , 更能让自己融入古今乃至未来的时间线索 , 这绝不是一件寻常的事 。
类似的思维在后世的司马迁身上也存在 , 是他在《史记》中叙述了一个自黄帝为起点的中华历史的宏大结构 , 从夏商周到秦汉 , 这是一个被纳入共同体的完整脉络 。 屈原身处楚文化的腹地 , 虽然远离当时的中原地带 , 但他并没有文化上的边缘观念 , 反而对中华历史的主流叙事线索 , 有相当清晰的认知 。 后世往往赞誉屈原很有家国情怀 , 这并非只因为他对楚国的忠诚与热爱 , 更在于他在当时具有难得的中华历史整体叙事的观念 , 这让屈原没有成为某种区域文化的捍卫者 , 而具备更强的“历史宏大叙事”的主动性 。
这种整体的历史叙事意识 , 让屈原的历史观不局限在楚地 , 而是从更开阔的历史空间来看待往事 。 比如昭王南征的故事 , 即便在古代来看也颇为诡异 。 《史记·周本纪》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并不详细:“康王卒 , 子昭王瑕立 。 昭王之时 , 王道微缺 。 昭王南巡狩不返 , 卒於江上 。 其卒不赴告 , 讳之也 。 ”《吕氏春秋》的记载更详细一点 , 甚至还指名道姓:“周昭王亲将征荆 , 辛馀靡长且多力 , 为王右 。 ”这里的辛馀靡 , 也有记载为辛游靡 , 是个力气很大的人 , 也是纣王南征落水事件的目击者 。
根据相关史料 , 当时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周昭王南征荆楚一带 , 乘船在江面上的时候 , 因胶船破裂而落水 , 辛馀靡虽然会游泳 , 但等他在水中把人捞起来的时候 , 昭王已经没有呼吸了 。 甚至还有民间传说 , 认为是荆楚一带的民众为了抵抗周人的南征 , 故意献上用胶黏合的船 , 等昭王一行乘船来到汉江的时候 , 胶遇水溶解 , 便发生了上面“昭王南征不归”的事情 。
《天问》中 , 屈原问道:“昭后成游 , 南土爰底 。 厥利惟何 , 逢彼白雉?”这里的“白雉”通常被认为是白色的野鸡 , 屈原这里是一个反问的意味:昭王南征能有什么好处 , 难道是为了遇到白色的野鸡?
显然 , 屈原也不认为楚人要为昭王之死承担责任 , 这种对历史的质疑与对真相的追问思维 , 在《天问》中并不少见 。 更重要的是 , 屈原不从楚地的视角看历史 , 而是具备一个更加宏观的历史意识 。 楚人曾经长期被中原“正统”视为异类 , 后来楚国的君主也常有僭越举动 , 但在周代早期 , 还不会直接挑战周王的权威 。 屈原对昭王南征虽有批评的态度 , 但其历史观却与“正统”叙事契合 , 承认昭王统治的合法性 , 尽管在当时 , 楚地并没有被完全纳入周王的实际掌控范围 。 按照周而非楚地的历史叙事来看待昭王故事的观念 , 与后世《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并无二致 , 这正是屈原更加宏大的历史观的体现 。
与之相关的就是更加开阔的史地视野 , 即便是那些远离传统中原地带的历史和地理风俗 , 也在屈原关切的范围内 。 比如穆王西行的故事 , 它在古代就被赋予了一定的神话传说色彩 , 屈原在《天问》中也提到了它:“穆王巧梅 , 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 , 夫何索求?”屈原很有浪漫精神与想象力 , 却也要质疑穆王去探索遥远地方的目的:周穆王为什么要环游四方?他有什么想完成的心愿?周代有古籍《穆天子传》 , 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周穆王的行踪与见闻 , 但其有些内容介于历史与神话之间 , 很多人名地名难以考证 , 这也增加了穆王故事的神秘感 。 起码屈原在他那个年代 , 就已经意识到此事不同寻常之处 , 并把昭王南征与穆王西行一起放在《天问》里 , 这的确很耐人寻味 。
前赴后继 追问天道
纵观中华文明史 , 其实对“天”产生兴趣的人绝非屈原一人 , 在上古时期 , 人们对“天”的认识与解释 , 其实也反映了远古先民的世界观 。
“天”首先是一种自然性的东西 。 在屈原之前 , 已经有无数先人抬头望天 , 他们看到的自然景观 , 与后世几乎没有区别 。 毕竟 , 相比人类文明踪迹的变化 , 天地的自然变化极其缓慢 , 几千几万年的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从人类内心的朴素认知来看 , “天”最早也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事物 , 不论是日月星辰还是风雨雷电 , 都是完全超脱于人类行为之上的存在 。
但是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将自然事物进行伦理化 , 就成为一个大的趋势 。 赵浩博士在《“天”的伦理气质精神》中 , 将这个过程视为一种“伦理气质” , 认为“‘天’的气质作为‘天’义的精神现象 , 它是‘天’的形象与本质的合一……‘天’在逻辑与历史的过程中最终走向伦理精神” 。 这是一个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 。
屈原在《天问》中将“天”视为各种玄奥问题的载体 , 通过“问天”来探索自然与历史中的诸多谜团 。 这就是一个自然事物伦理化的过程 , 每个“问天”者也在其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气质 。 屈原的气质是玄思式的 , 是孤独而深邃的 , 而有些“问天”者的气质则是叛逆的 。
比如商朝的武乙 , 《史记·殷本纪》记载这位商王“射天”的掌故:“帝武乙无道 , 为偶人 , 谓之天神 。 与之博 , 令人为行 。 天神不胜 , 乃僇辱之 。 为革囊 , 盛血 , 卬而射之 , 命曰射天 。 武乙猎於河渭之间 , 暴雷 , 武乙震死 。 ”不过 , 后世多认为“射天”是一种修辞式的表达 , 尤其在“天人感应”观念成为主流后 , “射天”者的不敬姿态更被强调 。 实际上 , 这也反映出古人对“天”的态度:如果不敬畏“天” , 也会被“天”责罚 , 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 即便是帝王也不能例外 。
由此 , 我们可以看到 , “天”在古人眼中 , 并非只是自然事物 , 更是一种被伦理化和精神气质化的存在 。 屈原的“问天”姿态 , 虽然有质疑的一面 , 却更像是通过“问天”来获得某些问题的答案 , 将一切问题归于“天”上面铺开的知识框架 , 其实也是对“天”存在敬畏感的表现 。 探索宇宙万物与人伦历史奥妙的同时 , 不破坏人与“天”的同构关系 , 这种观念其实一直存在——不仅体现在屈原“问天”上 , 也体现在后世科学探索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上 。
黄西蒙(摘自《北京晚报》)
推荐阅读
- 硬件|中芯国际2021年四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增长53.8%
- 澎湃新闻|中芯国际2021年四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增长53.8%
- 最新消息|英国最长寿酒吧老斗鸡酒馆关闭:已有1229年历史
- IT|奥迪将砍掉入门小型车 15万买“豪车”将成历史
- Google|Google Chrome迎来更智能的历史记录搜索体验
- 历史|69800/99800 元,徕卡推出 L1、L2 两款腕表:
- Europe|英国新车排放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 电子商务|亚马逊市值单日暴增1910亿美元 Meta周跌21%均刷新美国个股历史
- Linux|Slackware 15.0?发布:历史最久且在维护的Linux发行版本
- 社交|Meta遭遇历史性惨跌 如何破解六大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