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眼肌麻痹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黄芪120克(生用),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
【补阳还五汤眼肌麻痹配方】【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眼肌麻痹即麻痹性斜视,是由于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使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而引起的眼球向麻痹肌作用相反的方向偏位 。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内分泌性和外伤性眼肌麻痹4种 。先天性眼肌麻痹多因先天发育不全、产伤及产后早期疾病所致,表现为眼球固定在下斜位或水平斜位,仰头视物,双侧上眼睑下垂 。后天性眼肌麻痹乃因支配眼肌的神经发生病变,或肌肉的某种病变所致,多表现突然的眼位偏斜,运动受限,不能耐受复视而出现眩晕、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 。内分泌性眼肌麻痹与甲状腺素刺激有关,可出现眼球上转受限,上眼睑退缩 。外伤性眼肌麻痹则多由撞击眼球或眶底骨折所致,临床可出现眼球运动受限、眼眶组织水肿等症状 。
本病在中医俗称“睑废”,多因脾虚气弱,瘀血阻络所致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眼肌麻痹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气虚血瘀者疗效尤甚 。
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克,当归15克,赤芍12克,川芎6克,地龙6克,红花9克,党参15克,柴胡6克,生地12克,防风9克,炒僵蚕9克,炙甘草6克 。
若脾气明显偏虚者,加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9克;肝阳偏亢者,加钩藤15克,川牛膝15克,代赭石30克;营卫不和,风邪袭络者,加桂枝9克,白芍9克,荆芥穗6克;外伤跌仆经络受损者,加白附子9克,全蝎6克,连翘9克;若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者,加吴茱萸9克,炮姜9克,黑附子6克;口渴烦躁者,加麦冬9克,天花粉9克,玄参9克;头痛项强拘急者,加羌活9克,前胡9克,葛根12克 。
(1)根据《中医杂志》,1983,(2):32,李应湛等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球后注射并发动眼神经麻痹2例,分别服药32天,痊愈,眼睑和眼球功能活动均恢复正常 。处方:生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5克,地龙3克,桃仁3克,红花3克,川芎1.5克,防风3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
(2)根据《陕西中医》,1984,(5):14,常永光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眼肌麻痹1例,服药60剂而愈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僵蚕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枸杞子10克,川牛膝15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
(3)根据《陕西中医》,1984,(6):30,王力等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3例,全部痊愈,疗效颇佳 。处方:炙黄芪30克,当归12克,赤芍9克,地龙9克,红花3克,川芎3克,杏仁6克,升麻12克,枸杞子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针刺:取申脉、照海、合谷、健明,针法平补平泻,每日1次 。
(4)根据《中医药学报》,1983,(3):31,刘吉华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按摩,治疗动眼神经麻痹1例,收效颇著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桃仁3克,地龙6克,红花6克,蔓荆子9克,陈皮6克,白术9克,菊花9克,路路通9克,白芷6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按摩:取四白、头维、听宫、睛明、攒竹、风池、百会、上星等穴位,每次按摩10分钟左右,每日1~2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