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数“治”城市,问科技要力量

基层是实现源头治理的关键 , 如何发挥“两张网”作用、深挖数据金矿 , 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在上海 , 无论是是老城区还是新社区 , 创新管理方式、问科技要力量 , 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 。
浦东花木街道:精准防控无微不“治”
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新国际博览中心……拥有众多地标性建筑的花木街道是典型的超大型社区 , 辖区面积20.93平方公里 , 面积甚至超过了浦西的一些区;但街道仅配备65个公务员、两个派出所 , 管理力量只有浦西某些区的三十分之一 。
如何用“小”管理力量撬动高效能治理的样板?上海第一个街镇级的数字孪生城市应运而生 。 花木街道与上海市测绘院、脉策科技(城市数据团)启动“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项目 , 共同建起一座独特的“城” 。
数字孪生城市是什么?花木数字孪生城市技术总负责张逸平介绍 , 它是在数字世界建设一个和真实世界一模一样的城市 , 仿佛是一对双胞胎 。 “以疫苗接种为例 , 孪生城市可以掌握街道内完成了两针疫苗的注射的居民数据 。 有了这些数据 , 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动员居民接种第三针加强针 。 根据标签 , 还可以精准找到独居老人、残疾人等一些特殊帮扶对象 , 在疫情防控期间和日常服务时可以给予特殊关爱 。 ”
每年春节前夕 , 街道都要对辖区的困难人群开展帮困工作 。 过去该项工作主要依靠居委日常了解和实地排摸来发现和确认对象 。 今年 , 花木街道采用了全新的方式 。 “在市民身份标签的基础上 , 建立了多重困难对象挖掘模型 , 对街道内的所有居民的经济困难情况分析计算 。 在帮困工作开始前 , 给每个居委一份各自居委困难人员的清单 。 居委社工可以以这个清单为基础核实和确认 , 很大程度减少了社工排摸的工作量 , 还发现了不少之前居委并未掌握的情况 。 ”花木街道城运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
数字孪生城市的“威力”还不止于此 , 它在发现安全隐患方面能够“上天入地” , 发挥积极作用 。 新年以来 , 根据上海“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部署 , 花木街道开展了辖区内建筑物安全隐患和排查 , 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都通过扫码填表落到实处 。 针对目前排查出来的隐患 , 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细分类别 , 根据轻重缓急落实责任人、时间表来推进整改 。 “我们的数据采集还在不断推进 , 现在正在进行6类地下管道三维地图建设 。 完成后可以针对石油、天然气等危险管道穿越相聚的地方做系统性的风险提示 , 这就是数据采集量足够大之后将产生的城市治理正效应 。 ”张逸平说 。
如今 , 花木街道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 , 融入更多新的智能算法 , 让孪生空间从地上拓展到地下、物联感知从摄像头到全要素管理、孪生时间从现在到未来的仿真 , 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增强公共服务的情境智能、发展更多应用能力 , 持续推动城市治理物联、数联、智联 。
静安临汾路街道:“数字吹哨”推动基层治理“智”变
近日 ,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自治办公室干部董杰的手机 , 收到“数字驾驶舱”自动推送的一条短信 , 提示保德路425弄小区业委会距离到期换届已不足8个月 。 董杰立即督促居民区党总支尽快启动业委会换届选举改选工作 , 保证基层小区“三驾马车”运行不断不乱 。 采访人员11日采访了解到 , 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 , 临汾路街道立足现有的信息化基础和发展优势 , 充分发挥民情日志·数字驾驶舱“数字吹哨”场景应用的作用 , 让数字“开口说话” , 推动基层治理进一步“智”变 , 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
临汾路300弄某号有一住户水表数据异常 , 超出该户正常用水量 , 疑似存在“群租”现象 。 街道“民情日志·数字驾驶舱”发出数据异常预警信息 , 街道城运中心工作人员接到预警后 , 立即通过“一网统管”平台 , 派单到汾西路261弄居委会 。 居委会干部立即上门调查 , 发现该户违规将客厅、房间分割后租赁出去 , 总计租住8人 , 确属“群租” 。 居委会又迅速通过小区物业 , 联系业主要求拆除隔间、恢复原有房间面貌和功能 , 一周后再上门复查整改情况 。
“民情日志·数字驾驶舱”是临汾路街道特有的民情信息大数据系统 , 集深度分析、智能应用、风险预警、辅助决策于一体 。 街道打通区级2个、街道级11个应用子系统 , 所有数据经过清洗后 , 汇入“民情日志”大数据库 , 将其建设成为街道层面“一网统管”平台的“数字底座” , 目前已汇聚千万级体量的民生数据 。 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 , 街道探索了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应用为目标的“数字驾驶舱”算法分析工具 , 全面感知社会事项及公众所需 , 为政府决策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 在群租识别应用上 , 街道与辖区供水、电力等单位通过党建联建 , 实现了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等数据的共享 , 并通过对房型、面积、登记常住人口、楼层等数据交叉比对 , 构建起疑似群租识别标准模型 。 通过“数字驾驶舱”的“数字吹哨” , 为“群租”行为快速发现、及时处置提供了科技支撑 。 今年春节 , 街道运用“数字吹哨”辅助 , 确认了“群租”30户 , 极大地提高了治理群租的精准度 。
街道还实施“民情日志+精准帮扶”模式开展救助工作 , 通过对接大数据平台和检索分类标签 , 主动匹配救助人群 , 完善主动发现机制 , 将精准服务落到困难群众身上 , 实现“政策找人”落实落地 。
数字赋能 , 效率治理 , 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 , 为基层治理减负提效 。 通过对数据的分类归集和智慧加工 , 街道开发了主动推送提醒信息、在线审批业务表格、自动审核人员信息等功能 , 有效升级基层干部的治理模式 , 提高工作效率,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做实事 。 结合社区大脑和数字驾驶舱 , 通过大数据中心平台和云计算 , 将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相互融合 , 达到工作提醒主动化、风险识别自动化、决策管理智能化 。
目前 , 临汾路街道已实现10余个场景的“数字吹哨”功能 , 如“用水异常”“门诊大病”“群组预警”等 , 累计智能报警超4000次 , 有效帮助基层干部主动发现问题 , 及时服务居民 , 提高治理效率 。
编辑:林馥榆
【治理|数“治”城市,问科技要力量】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