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置之死地而后生:2022年中国旅游业或触底反弹( 三 )


2、旅游产品:“科技+文旅”大行其道 , 旅游产品迭代更新速度加快
文旅部杜江副部长去年4月表示 , 科技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 以智慧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旅游体系建设进程正在加速度 , 未来整个旅游业真正有前景的是“旅游+科技”型企业 。
2022年1月 , 国务院印发了《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规划》高度关注“科技赋能旅游” , 把创新驱动既作为发展原则 , 也作为发展任务 。 国内一批优秀的科技公司 , 如腾讯、中兴、商汤、金东、励丰、博涛、良业、风语筑等 , 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纷纷进军文旅行业 , 或成立文旅事业部 , 或成立文旅科技公司 , 运用5G/云计算/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先进技术 , 对传统文旅空间、场景、业态、产品、服务进行再造 , 创造出一批标杆性的“科技+文旅”项目 , 如金东出品的《微梦大梁门》、励丰出品的《姑苏八点半》、博涛出品的360极限飞球、良业出品的《塘河夜画》等等 , 树立了传统文化活化的样板和科技文旅融合的标杆 。 这些旅游业界前所未有的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 , 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的全新体验 , 迅速抓住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的心 , 以市场力量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迭代更新和旅游产业的升级换代 。 2022年 , 科技渗透到传统旅游的趋势不可阻挡 , “科技+旅游”将成为传统旅游提升发展的必由之路 。 无论从政策导向还是市场需求 , 无论从旅游业提升还是目的地发展 , 都在呼唤科技进一步赋能传统旅游 。
3、发展模式:“国企+民企”“重轻并举”“投资+运营”成旅游发展新模式
作为地方政府 , 核心目标是抓GDP、抓税收、抓就业 , 最终目标是改善民生 。 旅游业虽然贡献税收的能力很弱 , 但对提高就业、改善民生(尤其是乡村旅游)、带动GDP(旅游业关联带动效应)、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等方面有很大价值 。 因此 , 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旅游业作为“十四五”规划重点发展的产业 。
国有旅游企业追求的目标和考核的指标 , 第一是资产(总资产、净资产)、第二是营收、第三才是利润 。 要实现资产的增加 , 刚起步时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划拨 , 后续则需要企业通过重资产投资或并购才能实现 , 重资产投资或并购需要资金支持 , 而在融资方面(低息贷款)或获取标的物(如国有景区)方面 , 国有旅游企业具有民企不可能拥有的天然的优势 。 加上近两年民营旅游企业现金流非常紧张 , 欠缺能力和实力进行重资产投资 。 民营旅游企业的追求目标 , 第一是营收(现金流)、第二是利润(赚钱是硬道理)、第三才是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 国企和民企在共同做大营收方面有交集 , 国企的优势(融资优势、政策优势等)和民企的优势(市场优势、运营优势等)相互叠加和互补 , 产生全新的能量 。
近几年来 , 奇创旅游集团、乡伴文旅集团等一批深耕旅游目的地的民营旅游企业 , 发挥在前期策划规划设计、中期招商引资或自有IP品牌输出、后期项目运营或渠道送客的优势能力 , 纷纷以EPCO(规划-投资-建设-运营)、FEPCO(融资-规划-投资-建设-运营)、EPCIO(规划-投资-建设-招商-运营)等合作模式 , 与地方政府或国有旅游企业集团合作 , 共同投资开发运营旅游项目 。 以奇创旅游集团与湖北红安县人民政府的全域旅游投资运营合作为例 , 红安县人民政府负责站台背书和独家授权 , 红安县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国有旅游平台公司)作为资源开发商和项目投资商 , 奇创旅游集团作为智力服务商和项目运营商 。
2022旅游复苏事在人为:唯有合力 , 方更可期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2022年 , 新冠疫情在国内大范围爆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 , 2021年底已经基本“触底”的旅游业 , 2022年“触底反弹”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 但要把可能性转化为可行性 , 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个人各方共同努力 。
1、国家部委:紧急输血支持 , 制定恢复政策
建议拨款设立“国家旅游紧急救援专项资金” 。 对处于生死边缘的重点旅游企业 , 予以一定额度的免息或低息贷款 , 通过快速拨付紧急输血 , 避免企业突然死亡或企业负责人突然跑路引起的三角债等连锁反应 。 同时 , 减免或暂缓各种税费缴纳(尤其是房产税、土地税) , 维持运营的能源费用价格的补贴 , 缓交或降低社保费率 , 根据相应条件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残疾人保障金减免”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