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风心病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9克 。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血府逐瘀汤风心病配方】风心病即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急性风湿性心脏病所遗留下来的心脏病变,以心脏各瓣膜病变最为显著,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 。发病多在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病变受损率以二尖瓣为最高,几乎为100%,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受损最少见,也有多瓣膜同时受损,称为“联合瓣膜病”,瓣膜病变引起关闭不全和狭窄,久而久之,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使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功能不全 。临床症状的轻重与病变程度相关,在病变初期,可有轻微的乏力、心悸,但能做一般家务,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患者疲倦乏力加重,心悸气促,活动后呼吸困难,甚至夜间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口唇及面颊部紫绀,即所谓“二尖瓣面容”;有的出现干咳,痰中带血丝,严重时在活动后出现大量咯血;双下肢浮肿、腹水可见于疾病后期 。查体在心尖区听到舒张期杂音为重要体征,x线检查可见心脏扩大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前者为主要死因 。
风湿性心脏病属中医“心悸”、“怔忡”、“心痛”、“水肿”、“咯血”等范畴,主要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心阳不振,心脉瘀阻所致 。临床多分为心血瘀阻型,心脾肾虚型,气阴两虚型,阳
虚欲脱型,心脉瘀阻、肺气壅塞型,心肾阴虚、血瘀水阻型,气血两虚型,气虚作喘型,肾不纳气型,心脾两虚型,阳虚水泛型,心神不宁型等 。血府逐瘀汤适用于心血瘀阻型 。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9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生地12克,赤芍9克,桔梗6克,柴胡6克,枳壳6克,牛膝12克,黄芪15克,丹参10克,炙甘草6克 。
若肢冷倦怠者,加附子9克;若心烦自汗者,加龙骨30克,牡蛎30克;若周身浮肿者,加茯苓12克,猪苓12克;若喘息严重者,加苏子9克,桑白皮9克:若咳嗽咯血者,加田三七3克;若心衰甚者,加红参12克,附子12克;若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5克,柏子仁9克 。
(1)根据《辽宁中医杂志》,1989,(12):24,牟重临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治疗风心病属瘀停胸胁型,用药3剂,患者咯血止,气喘胸闷减轻,继续巩固用药2周,自觉症状全部消失 。处方: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去甘草,加三七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
(2)根据《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89,(1):36,报道:用中药治疗风心病130例,好转109例,无效7例,死亡14例 。其中心脉瘀阻型用血府逐瘀汤合桃红饮加减治疗 。处方: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枳壳10克,桃仁10克,黄芪10克,郁金10克,丹参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西药配以洋地黄、利尿剂、氯化钾及抗生素 。中成药服柏子养心丸、补心丹和安神丸 。
(3)根据《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2):17,夏永潮报道:用中药治疗风心病心衰200例,显效96例,好转85例,无效10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为90.5% 。其中血脉瘀阻型用血府逐瘀汤合佛手逐瘀汤治疗,重用当归达30~80克,可明显提高疗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