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干雾过氧化氢消毒设备在生物安全柜消毒中的应用

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 , 病原微生物易产生气溶胶 , 污染生物安全柜内微环境 , 擦拭消毒时有些部位不易接触到 , 当操作抵抗力强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等)时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更大 。 当常规实验结束后或污染事故(如意外泼洒)发生时 , 必须进行生物安全柜内表面和空间的消毒 , 及时清除污染 , 避免微生物污染扩散 , 防止实验室内感染事件发生 。
空间|干雾过氧化氢消毒设备在生物安全柜消毒中的应用
文章图片

在临床PCR检验及使用基因扩增技术的科学研究中一定要有一个“无基因”概念 。 如何能保证一个“无基因”洁净空间以进行PCR检验,生物安全柜对空气的高效滤过净化作用可能是最佳选择 。 但因柜内空间狭小,一旦发生污染更难于清除,所以应注意生物安全柜的正确操作和日常消毒维护 。
目前 , 实验室微环境的消毒方式可分为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 , 其中化学消毒法主要采用甲醛、环氧乙烷、二氧化氯、过氧乙酸等熏蒸或雾化 , 对病原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 然而 , 这些消毒剂在使用中存在一些缺陷:或具有毒性/致癌性 , 或对环境不友好 , 或对仪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 或易燃、易爆等 。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 , 适用于伤口消毒及环境、食品消毒 。 过氧化氢因毒性小且对环境友好 , 其在空间消毒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 。 通过干性或湿性雾化后 , 过氧化氢气溶胶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 能均匀弥散至空间的各个角落 , 其中干性雾化的弥散效果较好 , 可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或洁净室空间的消毒 。
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病原微生物污染最集中的部位是生物安全柜内微环境 , 包括生物安全柜表面及空气 。 国家新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关键位配备局部消毒装置 。 研究安全、有效的实验室微环境中微生物消毒方法 , 将为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从而确保生物安全柜微环境中微生物污染的清除 , 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 , 同时也减少消毒剂对实验人员的危害 。
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实验室空间消毒方式(紫外线照射、消毒剂熏蒸和喷雾等)主要归类为化学消毒剂和物理作用方式 。 其中 , 紫外线的消毒作用较弱 , 消毒效果难以保证 , 因此实验室微环境表面消毒通常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 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甲醛、环氧乙烷、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等 。 其中 , 甲醛熏蒸的消毒效果已得到验证 , 被证实为可靠的实验室空间消毒方式 , 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 甲醛熏蒸时 , 对消毒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 实验室空间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消毒效果; 其次 ,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 , 甲醛蒸汽容易在微环境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 , 不易清除 , 从而对实验室环境和仪器产生较大损伤;熏蒸结束后 , 残余的甲醛气体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 , 对操作者和环境极不友好 。 其他消毒剂如环氧乙烷等也存在对实验室环境不友好等诸多缺点 。 因此 , 缺点较少的过氧化氢在实验室微环境消毒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 , 并不断推出新技术 。
空间|干雾过氧化氢消毒设备在生物安全柜消毒中的应用
文章图片

过氧化氢消毒可分为普通擦拭、雾化、蒸汽及低温等离子体方式 。 后两者的应用条件比雾化过氧化氢更加严苛 , 在实验室应用中成本较高 , 难以推广 。 因此 , 雾化过氧化氢更常用于实验室消毒 。 雾化过氧化氢是在外加能量作用下 , 液体在气体环境中变成小雾滴的物理过程 , 液滴粒径1~1000um 。 产生雾化的方式有很多 , 如通过普通喷壶、气溶胶发生器、雾化超声器等 。 雾化粒径越小 , 消毒效果越好 。 当粒径<10um时 , 液滴在空间中不会沉降 , 不会聚合产生大液滴 , 且能进行无规则运动 , 与表面接触后会反弹而不破裂 。 干雾能形成很好的空间扩散和表面接触效果 , 更有利于发挥消毒作用 。
欧菲姆牌KV-BOX灭菌仪 , 采用全球领先的多级雾化技术 , 可以在不利用压力的情况下产生接近气态的雾化效果 。 是目前能耗最少 , 雾化颗粒最均匀 , 扩散性最好的过氧化氢消毒灭菌设备 。
欧菲姆牌KV-BOX灭菌仪将消毒液发散成小于1微米的颗粒 , 可高效快速达到高水平灭菌要求的设备 。 专业针对生物安全密闭腔体而设计 , 适用于救护车、新生儿暖箱、生物安全柜等 。
该设备小巧便携、无需外接电源 , 即插即用 , 单掌可托 。
针对救护车消毒 , 能够有效覆盖车内易被污染的空气和物表、配合专用配件 , 能满足不同场景要求 , 还可以按照院方需求定制 。
针对新生儿暖箱 , 能有效避免擦拭不彻底带来的院感问题 , 极大节省人力和消毒时间
【空间|干雾过氧化氢消毒设备在生物安全柜消毒中的应用】空间|干雾过氧化氢消毒设备在生物安全柜消毒中的应用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