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对包括人类在内的任何动物而言 , 进食与交配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两类行为 。 而如何在这两种行为之间进行决策、权衡优先级 , 对动物的生存、演化至关重要 。 但动物如何实现这样的决策 , 却是个未解之谜 。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中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王竞教授团队(包括博士后林晖皓和邝美华)破解了这个谜题 。 他们发现果蝇在摄入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后 , 将注意力从进食转移至交配行为 。 这个行为转换的关键在于肠道释放的神经肽——利尿激素31(Dh31) 。 神经肽Dh31的发现为理解脑肠轴在进食行为之外的作用打开了全新窗口 。
“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 , 仅仅一个分子就能对个体的行为决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 ”王竞教授说 , “我们的研究从机理上解释了Dh31如何作用于大脑 , 进而改变这两个对于演化至关重要的行为驱动力 。 ”
研究团队发现 , 饥饿的雄性果蝇在面对食物与雌性果蝇时 , 会选择优先进食 。 进食氨基酸或高蛋白食物的果蝇远比进食蔗糖的果蝇要更快速、更强烈地开始求偶行为 , 这个行为的转换往往发生在短短几分钟之内 。 这一结果说明 , 氨基酸通过某种途径迅速激活了与求偶行为相关的神经通路 。
▲氨基酸抑制进食 , 并提升雄性果蝇的交配欲望(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究竟是什么信号分子在操控这个行为切换的开关?已有的研究发现 , 在哺乳动物中 , 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释放的一些饱腹激素能促进生殖行为 , 研究团队因此从果蝇的内分泌细胞中着手寻找线索 。 他们发现 , 果蝇在摄入氨基酸后 , 肠道内分泌细胞会释放Dh31 。
为了验证这个发现 , 研究团队借助CRISPR敲除果蝇调控Dh31的基因 , 这时果蝇即使摄入了氨基酸 , 交配的比例也没有提升;而在另一组实验中 , 在激活表达Dh31的内分泌细胞之后 , 果蝇立马投入求偶行为 。
对Dh31信号的进一步溯源确认 , 起到催欲作用的Dh31源自果蝇的肠道 , 而不是想象中的脑部 。 借助三光子钙成像技术 , 研究团队证实 , 神经肽Dh31从肠道中释放之后 , 通过循环系统 , 在几分钟之内便能抵达大脑 , 这就解释了从进食到求偶的快速行为转变 。
▲从进食到交配的转变 , 需要肠道的Dh31和Dh31受体(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而在进入大脑之后 , Dh31可以激活两类表达Dh31受体的神经元 , 进而通过两条独立的神经通路影响果蝇的行为:一类神经元抑制进食行为;另一类则促进求偶行为 。
“研究结果表明 , 信号分子Dh31会改变这两个对立行为的优先级:缺少Dh31时 , 进食占据上风;但当肠道释放Dh31之后 , 求爱行为则成为首要任务 。 ” 王竞教授说 。
那么 , 这项在果蝇中的发现 , 对于哺乳动物是否适用呢?此前有研究发现 , 在哺乳动物体内 , 一种神经肽分子对于清醒与睡眠状态(包括快速眼动睡眠与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的转换起到类似的调控作用 。
对于肠道激素在进食之外的作用 , 目前仍有大量研究有待完成 。 这项研究发现的通路是否适用于哺乳动物 , 也需要更多的研究 。 未来的研究将尝试理解 , 微生物如何影响脑-肠交互 。
参考资料:
【食物诱发性欲:华人科学家《自然》发文,揭秘蛋白质催欲作用】[1
Lin HH. Kuang M.C. Hossain I. et al. A nutrient-specific gut hormone arbitrates between courtship and feeding. Nature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408-7
推荐阅读
- 微生物的生化和生物物理特性
- 关于自动化的流体样品处理的微型装置的介绍
- 在生物学中,量子处理器可以用作评估基本过程的预测工具
- 为什么有些哺乳动物,一生下来就会走路,人类却要后天学习呢?
- 自然界中人类的屁股独一无二,为何会如此进化?有什么坏处?
- 量子力学和量子力学模拟,在涉及生物大分子的药物设计过程中很有用
-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被推翻!运动让神经元翻3倍扭转认知衰退
- 诱发多种癌症,《自然》新研究找到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关键因素
- 地球哺乳动物中,为何人类这么特殊,进化出狭窄且扭曲的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