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宗明|评论|混合办公制:往上是反“内卷”,往下是“松绑”

在线协同办公“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绩效考核方式的全备,为混合办公制的落地提供了条件。
“第一个吃螃蟹的”来了!据媒体报道,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日前宣布,公司将开始实行混合办公制,允许员工每周三和周五选择1-2天远程办公。这是国内首家大型企业面向大部分员工推出“3+2”混合办公制。
不用天天去办公室打卡,可以在单位上班和居家办公“混搭”……在“打工人苦打卡久矣”的背景下,作为国内最大OTA平台的携程带头实行起混合办公制,引发无数上班族的羡慕嫉妒恨。所以此事甫一曝出,不少网友的“柠檬精”模式立马在满屏的“又是别人家的公司”中开启。
混合办公制无疑是对常见的“到岗值班+打卡考勤”工作模式的松动,却也不等于完全意义上的“想在哪上就在哪上”,而是介于坐班制与居家办公制之间,跟弹性工作制有些相通之处——它们“加载”的解读框架,离不开三个词:弹性,人性,活性。
弹性意味着更灵活,“3+2”混合办公制的推出,赋予员工更多的弹性空间;人性指的是人情味,让员工可以根据需要在家办公,免去通勤麻烦,会为企业管理抹上些柔性化的油彩;活性指向的是激活员工参与企业事务的积极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现代企业管理讲究员工管理“活性化”,而混合办公有助于实现这点。
时下,随着在线协同办公“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绩效考核方式的全备,为混合办公制的落地提供了条件。正因如此,在不少人眼中,混合办公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微软CEO纳德拉就曾表示,混合办公模式将是这一代人的最大变革,微软去年首次发布的年度“工作趋势指数”报告题目就是“混合办公:下一个颠覆性趋势——我们准备好了吗?”谷歌此前也允许20%的员工在家办公,还推出“3+2”混合办公模式。尽管有疫情催化的因素,可这未尝不是顺势而为。“996”“大小周”激起的反对呼声、刚性化管理带来的人效比边际递减,也让部分企业正转变管理思路。
前些年,所谓的“加班文化”在狼性文化的包装下蔚为风行,甚至从不成文的潜规则变为明文的企业制度。由此而来的,是员工的幸福感被蚕食,从“××民工”的自黑,到“打工人”的自嘲,都昭示了这点。“人是目的,而非工具”的呼声愈发频密,在监管频繁落地、劳动权益理念逐渐强化的当下,企业将管理指针更多地对标“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必答题。
更何况,“强制加班”粘附的刚性管理边际效益正衰减。对互联网等行业来说,靠强制加班等高压管理会抬高单位产出的成本,却未必能带来对应的效益提升。过度消耗之下,员工工作效率的下降和疲态下的“摸鱼”,难免造成人力资本效能和员工幸福感的双输局面。而混合办公制,或许更能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置于更长线的视角看,与人类技术进步伴生的,就是强依附性劳动关系与模式的不断松绑。从雇佣制到灵活就业,都彰显了“越来越灵活”的趋势。互联网观察家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中预言:在未来,人与人之间凭情感、缘分、兴趣快速聚散,而不是像机关、工厂那样“天长地久”地靠正式制度强制在一起。
那种靠监控把员工绑在工位上、靠员工跳槽动向监测系统留住人的做法,只能说是“往后退”。与之成对照的,混合办公及灵活办公则是“向前走”。
或许有人担心,混合办公看起来挺好,却会导致“全时待机”“工作家庭没界限”的困扰。这并非无谓之忧,但解题思路不该是对混合办公模式进行全盘否定,而应是企业层面将MBO(目标管理)融入管理理念中,科学制定目标,避免员工纵使在家里休息“也应无计避加班”的情况。
无论是立足于反“反内卷”,还是着眼于用工管理松绑化的趋势,混合办公都是可以有的尝试和探索。而寓于混合办公之中的人性化色彩,也应成为企业管理的底色。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佘宗明
佘宗明|评论|混合办公制:往上是反“内卷”,往下是“松绑”】编辑 官莉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 hxpl2020@qq.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