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文章图片

|海阳徐家店镇的山沟里有座“石潭冰瀑”,如今已成网红打卡景点

正月这几天 , 海阳市徐家店镇小侯家村和东芦头村之间那段路上 , 人来车往相当热闹 。
值得一提的是 , 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来走亲戚 , 而是到一处网红景点去打卡 。 这处网红景点 , 就是藏在两村之间山沟里的一座“石潭冰瀑” 。
实际上 , 这个“景点”似乎还没有正式的名称 , 小侯家村民多称之为“西南沟的水塘” 。 所谓“石潭冰瀑” , 是笔者慕名前去参观之后的个人感悟 。

前几天 , 在翻看朋友圈的时候 , 笔者看到徐家店镇一位朋友发了几张冰瀑布的图片 , 感觉景色不错 , 就向他询问 。 他告知这是在小侯家村南面一个地方拍到的 。
民谚曰:“七九河开 。 ”如今已是六九 , 距离春暖冰消为时不远 , 如果不早点去的话 , 就只能等到下一个冬天再看 。 于是 , 笔者听闻之后 , 当即就决定前去参观 。
由于不知道具体位置 , 起初我们直接来到了小侯家村里 。 热情的村民提醒说 , 景点是在小侯家西南边的一条山沟里 , 退回两村之间 , 沿着河沟一直走 , 快到的时候顺着人声去找就能看到 。 我们依言而行 , 就向山沟里进发 。



(▲上面第一张图片是东芦头村 , 第三张图片是小侯家村 , 第二张图片就是两者之间的路)
这处“景点”的火爆 , 不仅能体现在社交平台上(与之相关的图片和小视频有很多) , 在沿途的土路上也可见一斑 。 从拍到的图片不难看出 , 地上的脚印密密麻麻 , 这个场景 , 很容易让人想起民间常说的一句话:“踩得都不长草了” 。

好景藏深山 。 从大路口到“石潭冰瀑” , 有大概三四里路的样子 , 步行来回 , 加上欣赏景色 , 约需一个小时的时间 。
山沟虽然长 , 但不需要担心迷路 。 一方面有河道作为指引 , 另一方面沿路会遇到很多返程的游人 , 打听一下便可 。





(▲山沟里的小路)
走到山沟深处 , 在右手边可以看到一条小路 , 顺着它继续走 , 就能来到“石潭冰瀑”的位置 。



听当地人介绍 , 这处水潭本是早年开采石头(建筑用的彩色石子)形成的大坑 。 后来 , 采石停止 , 深坑聚水成潭 , 即所谓“石潭” 。

石潭四周均有高崖环绕 , 光照较少 , 因此一到冬季就会结上厚厚的冰层 。 而高崖石壁有一侧以页岩为主 , 渗水性较好 , 常年滴水 。 入九之后 , 滴水成冰 , 上下相连 , 形如瀑布 , 即所谓“冰瀑” 。 (注:冰瀑的旁边虽然可以看到一条水管 , 但是村民用来浇地的 , 并不用来给岩壁浇水 , 换句话说 , 这里的冰瀑是天然形成 。 )

要欣赏“石潭冰瀑”的全部景貌 , 站在高处俯瞰是个不错的选择 , 不过前提是爬上坡去 。
相对来说 , 大多数游客在石潭和冰瀑之间 , 更青睐后者 。 下面的图片 , 就主要是冰瀑的近景 。



这座“石潭冰瀑”其实早已有之 , 只不过此前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 。 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平台的发达 , 近几年逐渐声名鹊起 。 一开始 , 只是小侯家、东芦头两村的人来参观 , 后来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慕名而来 , 如今 , 这里俨然成为徐家店镇范围内的一个网红景点 , 并且是天然免费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