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在家办公反而更早打卡,杭州多家公司开始推行“灵活办公”

每周有一两天的机会可以自由选择办公地点,既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咖啡厅或者度假酒店。这样的工作机制对你有吸引力吗?
2月15日,携程集团正式宣布,从3月1日开始在全公司推行混合办公制度,员工可以选择周三和周五进行混合办公。据说从去年8月开始,携程对1600名员工进行混合办公的实验,得到了积极的反馈,这才全面铺开。
小吴|在家办公反而更早打卡,杭州多家公司开始推行“灵活办公”
文章插图
小吴|在家办公反而更早打卡,杭州多家公司开始推行“灵活办公”
文章插图
试行灵活办公的不只有携程。从今年1月1日开始,阿里不少部门就允许员工在家或者就近灵活办公,每周一天。南希就是众多尝鲜者之一,她还专门为第一天居家办公做了详细记录。
灵活办公第一天
头天晚上晚睡第二天晚起
“刚接到通知时大家私下里都表达过顾虑,领导还专门在群里提醒,只要不扎堆在同一天,同时交代好第二天的工作事项,通过钉钉提交申请就行。”南希回忆通知下发时的场景,现在她所在部门里的大部分人习惯了这套流程,“不管在哪办公,只要事情做好了,对收入没有影响。”
在迎来首个居家办公日当晚,南希用晚睡一小时表示了庆祝,而且因为第二天不用开车上班,又晚起了2小时,里外里多了1小时睡眠。“赚了!”她在日记里写道。
因为在家,她也破天荒地在工作日叫了阿姨上门打扫,这也意味着她不用在周末特地抽出3个小时在家,可以自由地安排出门时间,“约等于省出了一个半天。”
“当然也有一些意外。”那天,南希觉得自己遇到了墨菲定律,碰上了不少棘手的问题,但她明显感觉效率要更高,“等空下来一看时间,已经下午3点了。晚上还特地做了晚餐,看了部电影。”
另一个意外来自于用电量。“看了看身边的油汀,抬头看了看中央空调,突然有点心疼。”后来她还特地去看了下电表,一天用了近44度电,差不多是平时的6倍多。
“总结起来,在家办公还是香。除了嗓子和肺累一点,因为在家可以不用控制音量,大声说话。”南希觉得,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科技公司加入到灵活办公的阵营里,“这是对未来用工方式的探索,可能让90后、00后们更自如地生活和工作。”
从携程近半年的实验来,实行灵活办公后,员工参与意愿上升至近6成,在绩效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离职率下降约三分之一。
小吴|在家办公反而更早打卡,杭州多家公司开始推行“灵活办公”
文章插图
省下通勤时间反倒愿意更早打卡
小吴|在家办公反而更早打卡,杭州多家公司开始推行“灵活办公”】无独有偶,在科技公司林立的杭州,还有其他公司推行灵活办公,甚至比阿里和携程力度更大。比如,佳薇所在的国内知名IT公司,行政、品牌、IT保障等部门的员工可以长期灵活办公,一周只需1-2天到单位开会。
“这事公司上下仔细算过一笔账。”佳薇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从硬性开支来看,每个工位的水电、物业成本每年至少在3万-4万元,这两年公司扩张工位本来就紧张,可以通过灵活办公省下不少钱。”
对他们来说,灵活办公最大的好处是解决磨人的通勤问题。佳薇每天开车从公司到家,单程耗费半小时,同事平均耗时40分钟,“这还是在杭州,北京的同事单程需要1-2个小时,体验还极差。”
实行灵活办公后,通勤上节省的时间意外成了他们提早上班的动力。“平日里公司规定9点前打卡上班,现在许多同事8点多就上线了。有些时候睁眼在床上就能处理事情。”佳薇说。
灵活办公另一个好处是真的可以自由安排工作,这点对家里有娃的员工最为受用。和南希一样,佳薇也觉察到居家办公前后工作节奏的变化,“在单位时总想着所有事情要在工作时间内解决,有时候会很焦虑。现在可以在家细水长流,下班时间后也能处理。因为工作时间拉长,工作强度降低,体验会更好。”
小吴|在家办公反而更早打卡,杭州多家公司开始推行“灵活办公”
文章插图
也有意外停止执行
不过,目前灵活办公政策大多针对行政、品牌、公关等岗位,需要长期协作、及时碰头的研发部门往往被排除在外。此外,由于没有先例,推行灵活办公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本周,杭州滨江一家科技公司就正式取消了灵活办公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人员紧缺,不再适合灵活办公了。”公司员工小吴介绍,他们遇到的问题是,行政人员里不少是怀了孕即将分娩的妈妈,年前就请好了假,导致年后人员严重不足,“领导评估了一下,还是恢复之前的上班制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