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宇航员真的能随便用铅笔吗?别被“段子”误导( 二 )
但这并非是NASA用来骗国家经费的幌子 , 而是一位叫做保罗·费舍尔(Paul C. Fisher)的企业家兼发明家自掏腰包鼓捣出来的 。
就是下图这位老大爷 。
一生专注制笔业的保罗·费舍尔
昂贵的成本赋予了这款被命名为“AG-7”的太空笔出色的性能 。
它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密封式气压笔芯 , 而不是靠重力 。
“AG-7”采用密封气压笔芯 , 触变性超沾油墨 , 笔尖充有氮气 , 靠气体压力把油墨推向笔尖 , 以保证顺畅书写 , 不受失重环境的影响 。
同时 , 这种笔在强光下照射100小时 , 在开水中放100小时 , 都不会影响使用 , 耐高温和酷寒 , 并有把握预计 , 在30度以下 , 可以保存100年 , 满墨状态下能流畅书写48公里 。
1967年 , 费舍尔公司的“AG-7”成功通过了NASA的各种测试 , NASA以956美元一口气买下了400只 , 折合每支笔2.39元 。
要知道 , 费舍尔为了这个“AG-7” , 可是投资了200万美金 , 结果第一单才卖了不足一千美元——这买卖 , 貌似亏大了 。
其实 , 费舍尔公司和NASA的合作 , 仅仅是起了个头而已 。
笔不值钱 , 可专利很值钱 , 市场前景广阔 。
很快 , 随着外太空竞赛的不断激烈化 , 费舍尔公司的太空笔接单接到手软 。 而且 , 因为它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 , 价格也不算太贵 , 很快就成了不少特殊职业人群的标准用笔 。
更传奇的是 , 小小的太空笔 , 还曾经很意外地为阿波罗11号登月的三名宇航员解决过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
在登月舱准备返回的时候 , 发动机出现了故障 。 经过紧急排查 , 宇航员发现 , 是发动机的手动开关被宇航服的背囊碰断了 。
按照地面指挥中心的指令 , 他们只要伸进开关内 , 拨动一个小金属条就能搞定 。 可是 , 在关闭舱门之前 , 宇航员们为了减轻重量 , 已经丢弃了大部分工具 。
焦头烂额之际 , 地面指挥中心的一位工程师建议他们 , 不妨用太空笔试着捅一下 。
于是 , 宇航员奥尔德林掏出随身的太空笔 , 缩回笔芯 , 用笔的中空尾端拨动了开关 , 成功启动了发动机 。
阿波罗11号登月舱飞行员巴兹·奥尔德林的官方宣传肖像
不过 , 话又说回来 , 在最初太空笔还没问世的阶段 , 美国宇航员确实曾经用过一段时间的铅笔 。
反倒是苏联最早意识到了铅笔相关的安全隐患 , 另辟蹊径地用过石蜡铅笔 , 既解决了飞屑微尘问题 , 又能避开导电隐患 。 但这玩意稍微用力过大 , 还是会被折断 , 也不算很完美 。
毕竟 , 最早进入太空的 , 苏联那边是各种流浪狗 , 美国则用的猴子和猩猩——很显然 , 这些动物它们都不识字 , 更不会写字 。 因此 , 早期的美苏航天团队 , 几乎没怎么用心考虑过在外太空 , 用什么笔进行书写的问题 。
1961年11月 , 美国送上太空的猩猩哈姆 , 这之后 , 美国才开始上人 。 而同年4月 , 苏联的加加林就已经进入了太空
苏联时代的一些“太空狗” , 其中早期的一些 , 是有去无回的 , 非常悲惨
随着1960年代 , 人类真正进入太空后 , 才发现 , 在失重环境下 , 用什么笔 , 还真说得上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 。
开始的时候 , 正如前面讲的那样 , 美国人用铅笔 , 苏联人用石蜡笔 , 因为任务时间短 , 还能勉强凑合 。
但随着人类在太空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 , 任务内容也愈发复杂 , 再这么随便凑合 , 也是太冒险了....于是 , 就有了美国率先推出的费舍尔太空笔系列 。
NASA珍藏版费舍尔太空
没过多久 , 苏联人通过各种渠道 , 也摸索出了其中精要 , 成功鼓捣出了自己的太空笔 , 原理和费舍尔的那个类似 , 性能也相当靠谱 。
再看咱们中国这边 。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初期 , 用还是国外进口的太空笔 。 不过 , 同期咱们也建立了基地 , 专注太空笔的自主研发 。
2013年 , 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太空笔正式应用于航天事业 。
到了今年 , 在央视播放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舱内的画面中 , 大家都看到了三名宇航员在舱内不断转动着手中的“太空笔” , 面对镜头 , 宇航员汤洪波还专门用笔来带着观众体验失重状态 。
他们手中的“太空笔”就是咱们中国韶关盛怡文具有限公司专门研制的 , 不仅能在玻璃、陶瓷等介质上书写 , 在水中也可以书写流畅 , 并能够轻松够适应零下40摄氏度到140摄氏度的气温变化 。
推荐阅读
- 2016年,贵州老太10天发展6万下线“狂赚700万”,却把警察急坏了
- 为何科学家怀疑外星人在背后操纵地球?发现太阳系有三处“异常”
- 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 维珍银河太空飞行的票“非常便宜”
- 为何如今很少提“克隆”了?克隆羊多莉的一生就是答案,太可怜了
- 1.88亿美元的太空望远镜拍到首张照片,揭示超新星爆炸,余晖四射
- 宇宙中没有氧气,为何太阳能一直燃烧?
- “人造小太阳”取得重大成功,产生能量相当于25年前两倍多
- 飞船在太空追逐10年,终于抵达数亿公里外天体,看到了另一种风景
- 梵蒂冈天文台学者发现太阳系新天体,似冥王星运行轨道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