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消费新贵们走下神坛
文章插图
【 估值|消费新贵们走下神坛】【猎云网北京】2月19日报道(文/盛佳莹)
继喜茶、文和友之后,新消费品牌墨茉点心局也“紧随其后”传出裁员消息。
根据媒体报道,墨茉点心局在春节前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消息人士称,公司将从过去以打造品牌为中心,转型为以运营为中心,因此裁撤了比例高达40%的品牌员工。除此之外,公司的财务、人事部门也出现了人员变动。
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消费的狂热潮逐渐褪去,资本回归理性,不少成长期的品牌都遇到了降温的困境。
从茶颜悦色被曝资金告急,员工降薪,临时关闭长沙87家门店、喜茶、文和友大裁员再到如今成立不到两年的墨茉点心局裁员,消费新贵们纷纷跌落神坛。
走上神坛2020年下半年,消费赛道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新消费品牌的估值翻倍增长,甚至有投资机构组队去网红品牌聚集地长沙扫项目。
阿里公开做出预判:“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成为中国未来5~10年里最确定的机会。”
一时之间,数以万计的创业者和投资机构都涌入了这个赛道。
贝瑞甜心、走岂清酿、梅见等低度酒品牌展露锋芒;超级零代餐盒子、WonderLab奶昔、鲨鱼菲特等代餐大军前赴后继;基漾、汝乐从美容保健产品切入;小仙炖、官栈则带着燕窝、即食花胶挤进年轻人的生活。
元气森林、三顿半、自嗨锅、喜茶分别开拓了气泡水、超即溶咖啡、自热火锅、新茶饮等赛道,完美日记、泡泡玛特,更是以国货美妆之光、潮流玩具标杆,先后敲钟上市。
在“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的口号下,新消费品牌浩浩荡荡的闯进消费者的生活,资本也闻风而动,纷纷入局。甚至有人形容:“这波新消费投资热,似乎回到了当初TMT时代。”
根据艾媒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17日,大消费领域融资笔数为301,公开披露的总融资金额超446.88亿元。高瓴创投、经纬中国、黑蚁资本、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等明星机构悉数入场。
2020年也被称为是“中国新消费投资元年”。
一直到2021年上半年,新消费领域还是资本热捧的宠儿。据烯牛数据显示,在2021年7月,新消费行业的融资事件数量、总金额虽然较6月有所下滑,但依然达到了100起以上、134.8亿元的高度。
文章插图
拉面、咖啡、新烘焙、低度酒等新消费赛道也仍是香饽饽,遇见小面、M Stand、墨茉点心局和兰舟等品牌在2021年一年中拿到两轮融资,其中,墨茉点心局更是狂揽5轮融资,投后估值都超过10亿元。
随着资本纷纷加注,新消费赛道“越投越疯狂”,品牌们估值“越投越高”,2016年前后,早期消费类项目的估值在1000-3000万之间,但2020年类似团队的项目估值已经是亿元起。
原本在互联网领域投资的机构也纷纷转投新消费,深怕错过这波风口。一位创投圈的人说到:“资本现在内卷很严重,各家投资机构都在跑马圈地,寻找新消费项目,好项目大家都抢着投。”
“泡沫论”、“资本回归理性”的声音也逐渐开始出现。
急速降温新消费的盛况确实很快急转直下。
据公开数据统计,2021年8月,国内新消费领域投融资事件共计127起,环比7月153起回落17%。其中,已公布融资金额的项目共93起,亿元级融资项目27起,相比7月的42起下降了35%。
资本逐渐回归理性,相继退场,但“不能潇洒离去”的创业者开始面临热潮褪去后的困境。
由于很多消费品牌都有线下门店,在获得融资后,不约而同共同动作是迅速开店。
推荐阅读
- 安井食品|2022全国消费零售CIO大会将于2月27日在上海召开
- 高盛|结束10年亏损,连续三个季度盈利,阿里云的估值升至8000亿元
- 投诉|消费者投诉:转转发货与实际收货不符,涉嫌欺诈消费者
- 裁员|文和友被曝大面积裁员,被追捧的新消费典型怎么了?
- switch|消费者投诉:爱回收质检人员不专业,且态度极差,更有踢皮球现象
- 品牌|如何让消费者重回实体店?
- 配送|18 个月估值 200亿,腾讯投的「德国盒马」是怎么做到的?
- vc|年度趋势之「电商、消费、社区、供应链」
- 网络安全|微软欲收购网安公司Mandiant,后者估值36亿美元
- 消费税|国务院同意在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