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 , 并不是直接被推送到550公里左右的预定轨道上的 , 而是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通过猎鹰9号火箭 , 将其先送入距离地面210公里左右的低轨道之上 , 第二阶段则是通过电推进器 , 将这些卫星的轨道提升 , 最终推送到550公里的最终轨道之上 。
没有想到的是 ,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发射任务之后 , 这批星链卫星随即就遇到了这轮地磁暴 , 虽然从强度上看 , 此次地磁暴强度处于中低水平 , 但是 , 对于210公里高度的大气层来说 , 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 受高能粒子冲击和地磁扰动的影响 , 这一区域大气层的密度和温度明显增加 ,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 , 该区域大气层给予卫星运行的阻力值 , 要比正常情况下要高出50%左右 。
处于210公里高度的这批星链卫星 , 由于此时相较于地球表面的线速度 , 不足以支撑它们稳定地围绕地球运行(毕竟后续第二阶段需要通过电推动方式提升高度) 。 在空气阻力迅速增加如此多的情况下 , 应用后续的电推进策略 , 显然是力不从心了 , 轨道上升不上去 , 线速度也不够 , 那么迎接它们的 , 必然是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地下降 , 最终向地面坠落 , 从而焚毁在大气层中 。
据预测 , 这批星链卫星 , 由于本身线速度不足 , 维持轨道的能力较弱 , 很大一部分会在事件发生后数天时间内坠落大气层焚毁 , 少部分卫星或许降低轨道的时间比较长一些 , 不过差不多半个月之后也将纷纷坠落 。
由于这一高度下的在轨运行卫星数据较少 , 并不会对地球上空的其他卫星产生严重影响 , 然而 , 在这一期间新发射的卫星 , 则需要科学家们精确计划其发射和上升轨道 , 同时做好精密监测工作 , 从而避开正在坠落或者即将坠落的星链卫星 , 保障新发射卫星的安全 。
推荐阅读
- 人死后尸体会出现自行移动,科学家:意识也会移动,进入其他宇宙
- Nat Biomed Eng:科学家有望利用糖分子来追踪体内的人类间充质干细胞
- 为何人类很少吃食肉动物,基本上只吃食草动物?其中蕴含着奥秘
- “脑海中的橡皮擦”的现实版!
- 认知衰退不一定是阿尔茨海默病,你可能只是老了!
- 神经衰弱症患者的福音来了
- 韦伯太空望远镜成功升空!或开启天文探索新时期
- 玛士撒拉星,一颗“不该存在的恒星”,挑战着人类的宇宙学
- 前景可期丨临床试验证明:干细胞能减缓老年痴呆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