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北京冬奥会带动的冰雪热 能让中国滑雪品牌出海走上快车道吗?

财联社 | 新消费日报(采访人员高梦阳 实习生 董静怡)讯,北京冬奥会不仅是运动员的舞台,还是各路品牌出圈的竞技场。
包括迪桑特、菲尼克斯、阿迪达斯、始祖鸟、Lululemon、Burton、安踏等品牌引起网友关注,诸如谷爱凌同款滑雪板销量甚至暴增450%。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冰雪运动的专业性,一直以来在冰雪装备、服饰市场,一直都是欧美头部品牌所主导。
尽管中国冰雪产业起步较晚,但在北京冬奥周期内,不仅带动了“三亿人上冰雪”,也极大的挖掘了国内冰雪经济的潜力。
尽管中国滑雪品牌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作为“世界代工厂”的中国,其供应链已经相对完善,不少国际知名品牌就是在中国代工而成。以滑雪手套为例,据新消费了解,国际市场80%的滑雪手套来自于中国山东济宁市的嘉祥产业带。
国产滑雪出海品牌酷破者(COPOZZ)总经理邓涛认为,北京冬奥会是个很好的契机,让中国滑雪品牌走向出海的快车道。
数据显示,2月1日至今,淘宝上国产滑雪用品的出海销售额同比三位数增长,其中,国产滑雪头盔同比增长174%,滑雪衣裤套装同比增长超200%。
“国产的滑雪装备什么都不缺,就缺自己的品牌。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我们出海才能和进口品牌竞争,才能有自己的定价权。”邓涛对新消费日报表示。
冬奥会红利下,中国冰雪品牌加速出圈【 冰雪|北京冬奥会带动的冰雪热 能让中国滑雪品牌出海走上快车道吗?】欧美冰雪产业发展较早,品牌成熟,早已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以单板里的“老大哥”BURTON为例,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就可以达到全球单板产业的70%。
纵观全球,滑雪装备和设备市场由许多大中型品牌组成,主要的核心参与者包括 Amer Sports、Fischer Sports GmbH、Black Diamond Equipment、SKIS ROSSIGNOL、Burton Snowboards、Coalition Snow、Helly Hansen、K2 Sports 等。这些参与者专注增长战略,如并购和发布新产品,以增强其在全球滑雪装备市场的业务和产品组合。
尽管如此,在本届冬奥会上,已有部分中国品牌崭露头角。
如冬奥会入场时承包比利时、乌克兰等七个国家奥运战服的品牌匹克就是选择出海的国产品牌之一,在冬奥会期间,匹克的滑雪装备在速卖通平台上销售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冰雪|北京冬奥会带动的冰雪热 能让中国滑雪品牌出海走上快车道吗?
文章插图
在与苏翊鸣同场竞技的比赛中,加拿大选手Max Parrot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中为加拿大夺得了第一块金牌,他使用的滑雪板就是来自奥雪文化旗下滑雪品牌Nobaday。
据了解,奥雪文化成立于2014年,于次年推出两个滑雪品牌“零夏”和“Nobaday”,2021年10月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
曾以个人备战冬奥会的事迹感动万千网友的运动员张嘉豪代言品牌Outdoor Master也是来自于中国深圳的出海品牌,该品牌拥有冬奥会选手、世界杯获胜者 Lukas Müllauerr,Lara Wolf,Ben Buratti等十余位专业滑雪运动员代言,赶在冬奥会之前,OutdoorMaster还成为了美国滑雪队的官方供应商。
自冬奥申办成功以来,各地冰雪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滑雪装备行业市场发展模式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受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滑雪市场逐年增加。2020年中国滑雪装备市场规模为126.9亿元,同比增长8%。
国内市场的冰雪热度不断增加,带动的是国内滑雪装备市场的完善和品牌化,中国品牌出海迎来新热潮。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滑雪用品出口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了60%。
以国产品牌SAVIOR为例,随着冬奥会的举办,SAVIOR品牌电热滑雪手套,电热滑雪袜子销售呈现了火爆的销售。
新消费日报了解到,由于早早布局线上渠道,SAVIOR在阿里速卖通平台上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时期有3-5倍的增长,国内天猫与京东也有2-3倍的增长。
SAVIOR的母公司、深圳市心之礼电子有限公司CEO曾学辉向新消费日报采访人员表示:“中国品牌出海是大趋势,如SAVIOR内部已经提出2022-2025年全球寻找1000家代理商的计划。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了冰雪产业,势必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滑雪运动中来。”
国际品牌价格居高不下,主打性价比中国新品牌出海搏杀与很多新消费品牌选择在国内市场发展不同,国产的冰雪运动品牌更倾向于先开拓国际市场。
长期以来,在发展成熟、规模庞大的国际竞争对手挤压之下,中国本就不大的滑雪市场迅速饱和。受限于品牌力较弱等原因,中国品牌想要在国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困难重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