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wei|大众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可能性趋近于零
说来极具戏剧性 。关于车BU,华为相关负责人刚刚在内部演讲立下了不小的Flag,第二天外媒就爆出了“大众拟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的传闻 。从昨晚至今,各大社交平台均被该话题刷屏 。故事的主角,大众集团和华为皆已回应,但又没完全回应——不予置评 。
访问:
华为商城关于该传闻,新智驾了解到,眼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 假新闻,可能性几乎为0
 
另一位车圈从业者也对此表示质疑,“不可能是收购,于华为没啥好处,几十亿欧元都不够华为分红的 。”
- 有可能,卖掉自动驾驶部门是为了更好地造车
 
华为的自动驾驶部门拆分独立后,可更好地扮演供应商角色,积累足够多数据与实际操练经验之后,还可在未来反哺华为 。
不仅如此,在某行业人士看来,自动驾驶目前更像是噱头功能,同时又非常烧钱,“华为可以先集中资源把整车造出来,至于未来才派上用场的功能模块,用谁不是用呢 。”
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洽谈收购,确有其事
对于传得沸沸扬扬的收购案,也有人指出,这可能是外媒的翻译错误,或是措辞不当引起的歧义 。毕竟,这种中外翻译之间的信息失真时有发生 。
此前,一名蔚来投资者(NIO Investor)在 Twitter 上为“李斌”加油打气,尴尬的是,他将理想汽车常州制造基地总经理李斌误认为是蔚来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斌 。
考虑到这个可能性,新智驾开始转向本次传闻的源头,即德国财经媒体《经理人杂志》(Manager Magazin ) 。
 
 文章图片
使用 Chrome 浏览器自带的翻译功能,这篇报道的标题和导语的中文分别显示为:
《大众和华为在中国谈判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值得注意的是,翻译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收购”一词 。但我们继续挖掘后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
大众汽车承诺为其新的问题市场中国提供“非常规解决方案” 。也许接管华为子公司会有所帮助 。会谈正在进行中 。
 
 文章图片
这段话使用百度翻译的结果如下:
不寻常的联盟其中,在这段话的语境下,“übernahme”这个单词被翻译成了“收购” 。
因此,一个不同寻常的联盟正在幕后形成:几个月以来,大众和中国科技巨头华为之间,讨论收购华为一个专门从事自动驾驶的部门 。该科技集团的子公司(部门)有700名员工,其中约50人是绝对专业人士 。其中包括大众在目前尚且无法掌握的技术,而且可以很好地使用,尤其是在中国 。然而,知情人士说,价格差异很大 。它们将在个位数的十亿之间 。
从上述信息来看,大众和华为之间确实就自动驾驶部门的收购事宜进行过洽谈;洽谈的战线已经拉了至少几个月;双方对于交易价格的预期有巨大的差异 。
即便最后真的进行收购,可能也只是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之中的一个细分技术团队 。
出售自动驾驶部门?不太可能
实际上,双方价格谈不拢也十分正常 。而且在新智驾看来,无论华为未来以何种路线征战汽车市场,自动驾驶部门都不会完全打包出售 。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华为如果出售自动驾驶部门给大众,能获得什么?
显而易见,华为首先会收到一笔钱 。在手机业务捉襟见肘,汽车业务尚未造血的大背景下,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好消息 。
此外,还有人表示,自动驾驶的落地还很遥远,短期很难回拢现金流,而且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打造的车型也难以承载市场的厚望 。
这种情况下,抛售自动驾驶部门这个“烫手山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华为回血,同时华为也可以集中精力攻克属于自己的整车,至于自动驾驶功能可以通过购买 tier 1 的解决方案来实现 。
从上文媒体提到的信息来看,如果收购案敲定,这笔钱将在“数十亿欧元”的量级 。我们以 50 亿欧元来计算,即 360 亿人民币左右——确实不够给华为员工分红 。据新华社报道,华为将发放 2021 年分红,预计每股 1.58 元,总金额超 500 亿元 。
换言之,无论是对于华为集团的发展,还是对于造车这件事儿来说,这笔钱都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
另一方面,有资料显示,传统汽车厂商的利润并非全部来自于汽车销售,更多是来自于售后服务,其中售后服务中又有 70%-80% 的收入来自过了保修期的客户 。相比之下,智能汽车的利润来自用户对软件的黏性 。
以特斯拉为例,2021 年 Q4,其整车毛利率为 30.6%,营业利润率为 14.7%,超过所有的量产 OEM 。这还是在特斯拉未完全推送 FSD 的情况下(目前预约的用户费用为 1 万美元左右,后续每月还需支付 199 美元订阅费) 。
眼下,自动驾驶已被公认为“智能汽车的灵魂”,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老牌车企,均在大力搭建自动驾驶团队 。据新智驾了解,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已达近 1000 人 。
从何种角度来看,华为为了打造汽车的躯壳而将灵魂拱手让人,都不太合乎情理 。
若是华为坚持不造车、继续走 Tier 1 路线,那么,将自动驾驶部门出售的可能性就更小了——人才就是其最重的资产、最强的竞争力 。
合资企业,一个两全的结果
总的来说,这笔收购交易可能对华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如果是成立合资企业,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
去年 10 月,有媒体爆料,华为将与大众集团正在组建合资公司 。而华为将作为供应商向大众集团提供方案 。具体形式是,大众汽车集团出资成为合资公司控股方,华为主要提供技术 IP(知识产权),包括自动驾驶等软件技术,以及华为的芯片类 IP 。
尽管双方都未正面回应关于合资企业的传闻,但这或许会是一个两全的结果 。
于华为而言,手机业务受挫,而汽车BU的业务也比较受限 。有华为员工透露,“华为智能驾驶技术本来挺强的,大家都做的有劲头,但是东西不好卖出去,难以表现 。”
基于这样的处境,打入大众的供应链就显得尤为重要 。
调研机构 Canalys 最新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达 650 万辆,同比增长 109%;其中,有 85% 是来自中国大陆市场和欧洲 。从品牌来看,大众集团以 12% 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第二(第一是特斯拉),并在欧洲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
如果华为能够与大众进行深度的绑定、凭借着大众的平台验证自身技术,在国内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又可以提高欧洲和美国市场的影响力 。
于大众而言,尽管其近年一直在智能化方面大力投入,但进展可能并不如人意,尤其是面对来势汹汹的特斯拉和中国造车新势力 。
不仅如此,重磅推出的电动汽车 ID 系列在中国汽车市场反响普通,大众亟需一个既有智能驾驶技术实力,又洞悉中国消费者使用习惯的玩家来助其进行本土化的工作,华为手机的用户黏性或许还能复制至汽车之上 。而合资公司的形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数据安全的问题 。
此前,华为已经与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奥迪品牌达成合作,向后者提供 ADS 自动驾驶技术方案 。双方之间的合作其实是有基础的 。
【Huawei|大众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可能性趋近于零】至于最终是收购还是成立合资企业,新智驾会保持持续关注 。
推荐阅读
- 游戏|复盘:微软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的交易是如何达成的?
- Huawei|英国已将华为5G网络设备份额削减至35%的计划推迟半年
- Huawei|华为再投40亿元建数字能源总部 近两年拿地十余宗耗资百亿元
- 市场资讯|“拿下”华为,大众就能赢特斯拉?
- 界面新闻|日媒:丰田首款面向大众市场的纯电动车型不会在日本销售,将聚焦更大的市场
- IT|大众汽车收购华为自动驾驶业务?已有华为员工收到“内部转岗约谈”
- LG|LG新能源收购日本NEC旗下储能厂商
- 游戏|巴菲特称“事前不知道”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交易
- Huawei|华为哈勃正式成为私募机构 布局半导体产业链意欲何为
- Huawei|投资40亿!华为正式进入深圳香蜜湖 已陆续在全国多地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