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灿生物专家:突破技术壁垒是国内mRNA产业化的关键( 二 )


上下游配合的进步空间
国内mRNA研发的上下游企业也在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 上游即核酸原料供应商 , 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化生产能力 。 如mRNA生产相关酶原料制造 , 中国已有部分公司为国外mRNA疫苗开发提供酶原料 , 这意味着产品质量得到认可 。 对比国外原料供应企业 , 中国企业具有较大成本优势 , 未来产量提升价格还可能进一步降低 。
但在下游企业即生产设备提供方面 , 由于国内过去在mRNA产业化方面较薄弱 , 与国际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 国内已有药械企业转向mRNA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 , 但据行业反馈 , 目前产品制造的批次差及质量 , 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 然而国外设备购买成本非常昂贵 , 等候时间较长 , 这可能影响国内mRNA的产业化发展 。
同时 , 由于脂质化合物的物化性质以及LNP配方各异 , 对脂质纳米颗粒包裹mRNA的设备要求也不同 , 通用型设备在精度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 目前Moderna、BioNtech用的都是定制化设备 。 荣灿生物专家也希望国内公司能在这类产业化设备、仪器的研发上多下功夫 。
事实上 , 就国外mRNA公司的成立时间而言 , 国外mRNA的产业化也不过才十来年 。 因此除国际头部公司外 , 国内外大多数mRNA公司的发展应该都还处于类似的起跑线上 , 如果此时国内企业奋起直追 , 并不会有太多劣势 。 只是中国mRNA公司需要重视源头创新 , 提升自身科技实力 , 打造全产业链平台 , 从而在全球mRNA竞赛中赢得一席之地 , 实现第三代生物技术弯道超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