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死?物种为什么会灭绝?生物进化为什么无法阻止死亡?( 二 )



想象一下 , 携带了变异基因X的人 , 在年轻的时候跟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 , 他们能够正常的长大、结婚和生儿育女 , 也就是说变异基因X会被遗传给下一代 。
至于这个人老了之后是否会生病 , 进化根本就不关注 , 因为他已经完成了繁殖下一代的任务 。 而且即便自然选择想关注也无能为力 , 因为变异基因X在年轻时没有体现出来 , 这个人就不会因疾病缠身而被淘汰 , 变异基因X能够顺利地被遗传给下一代 。
这样的话 ,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史上 , 类似X的基因即使出现变异的频率并不高 , 但一旦出现了也不会被自然选择清除掉 , 时间久了 , 这种基因就会在人体内越存越多 。
所以说 , 我们每个人体内的基因组DNA序列上 , 都携带者一大堆年轻时不会显现、年老后全部爆发的变异基因 , 这些基因叠加起来破坏身体机能 , 这是我们会逐渐变得衰老、最终死亡的根本原因 。

下面再来看一下第三种可能:
如果死亡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好处 , 那么死亡就很可能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 。
一个基因变异能让生育年龄之前的人更健康、更容易繁衍后代 , 哪怕这个基因能让人生育后更容易患病和死亡 , 这样的变异也会被保留下来 。
事实上人的身体就存在这样的情况 , 最典型的就是男性的睾丸酮 , 这是一种雄性激素 , 它的分泌水平与男性的身高、攻击性和求偶成功率有关 。 睾丸酮分泌水平越高 , 身材就越高大 , 攻击性骨灰越强 , 求偶成功率也越高 , 这是有利于繁衍后代的 , 所以睾丸酮活动旺盛的特性就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 。
但是睾丸酮分泌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 会加速男性的衰老和死亡 , 而自然选择则不管这些 , 它只关注有利于男性繁衍后代的特性 , 这也是男性整体寿命要比女性低的原因 。
总而言之 , 生物之所以会死亡 , 从个体原因上来看是不适应环境;而从进化角度来看 , 死亡这一特性要么有利于进化 , 要么是导致死亡的原因在自然选择看来并不重要 。

2、物种会因为什么而灭绝?
我们前面一部分介绍了从进化角度人死亡的原因 , 其实几乎所有生物会死亡的原因都是如此 。 我们知道不同生物个体的寿命不同 , 其实不同物种的存在时间也是不同的 。
比如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 , 一共存在的时间大概就十几万年;而直立人存在的时间 , 至少有150万年 。 根据科学家们计算的数据 , 一个哺乳动物物种的寿命平均在100~200万年 。
相比地球当前46亿年的寿命而言 , 任何一个物种的寿命都是微不足道的 , 那么物种为什么会灭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在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里 , 地球环境发生的变化非常剧烈 , 历史上一共有5次生物大灭绝 , 很多物种被彻底抹去是完全正常的 。 根据科学家们的估计 , 地球进化史上曾经出现过数十亿个物种 , 其中99.9%以上都已经灭绝了!
当然了 , 你可能会说生物大灭绝是因为地球环境发生了巨烈的变化 , 生物无法适应恶劣的环境 。 事实上除了这个因素 , 物种内生的特征也会导致它们的最终灭绝 。
当一个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生存时间足够长的话 , 就会变得越来越适应这个环境 。 而这种针对特定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 应对环境波动的能力往往就越弱 , 到最后非常微弱的环境变化 , 都有可能让整个物种灭绝 。

生物学上有一个风险对冲现象 , 表现为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 , 生物群体可以在不同的表型间随机切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 这是生物群体对环境适应性进化的结果 。
比如说人们熟悉的小麦 , 属于一年一生植物 , 从开花到授粉 , 再到种子成熟 , 就算是完成了自己的繁殖使命 。 从繁衍后代、传递基因的角度来看 , 当温度适宜、水分充足的时候 , 小麦种子第一时间同步发芽生长、然后继续繁衍 , 这种繁殖效率才是最高的 。
但实际上 , 小麦种子根本就不是在同一时间发芽的 , 哪怕是完全相同的环境 , 不同种子发芽的时间也不同 。 有些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植物 , 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 有些种子甚至都不在同一年发芽生长 。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这其实是植物在规避风险 , 有些种子发芽迟 , 有些种子发芽早 , 一旦这些种子生长的环境发生改变 , 就不至于所有发芽的种子全部死亡 , 这就是生物圈里的风险对冲现象 。
不光是植物 , 很多鸟类繁殖后代的时候也有类似的风险对冲现象 。 从效率上来看 , 一只雌鸟多生一些鸟蛋 , 并且让每个鸟蛋营养刚够孵化出雏鸟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