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白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常用别名】禹白附(《中国药典》1997年版) , 牛奶白附(《中药志》) , 鸡心白附(《中药材品种论述》) 。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 im gigant um Engl.的干燥块茎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省 。秋季采挖 , 除去须根及外皮 , 用硫黄熏1~2次 , 晒干 。
【历史沿革】宋代有炮裂、生姜汁拌炒(《圣惠方》) , 米浸焙、酒浸炒、酒煮炒、醋拌炒(《总录》) , 煨制、炮微黄(《普本》) , 干热灰中炮裂(《局方》) , 姜汁与甘草浸焙(《朱氏》) , 面包煨熟法(《扁鹊》) 。明代有湿纸裹煨、炙微黄、炒黄法(《普济方》) 。清代有童便酒炒(《金鉴》) , 姜汁蒸法(《增广》)等 。现行有姜矾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姜矾甘草制、姜矾甘草童便制、姜制、生姜石灰制、白矾甘草制、黑豆皂矾甘草制(《集成》) , 皂角甘草制(《樟树》) , 姜矾豆腐制(《甘肃》) , 白矾制(《宁夏》) , 姜矾甘草皂角制法(《四川》)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炮制后切厚片(《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姜矾制取净白附子 , 分开大小个 , 浸泡 , 每日换水2~3次 , 数日后如起粘沫 , 换水后加白矾(每白附子100kg , 用白矾2kg) , 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 , 至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 , 取出 。将生姜片、白矾粉置锅内加适量水 , 煮沸后 , 倒人白附子共煮至无干心 , 捞出 , 除去生姜片 , 晾至六至七成干 , 切厚片 , 干燥 。每白附子100kg , 用生姜、白矾各12.5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姜矾甘草制取白附子加水浸泡2天(每天换水2次) , 去粗皮洗净后 , 加生姜、白矾、甘草水(先将生姜切碎与甘草熬水 , 然后加入白矾)浸泡5天 , 蒸4小时(将剩余生姜、甘草加水后作锅底水) , 至无白心时 , 阴至半干 , 切片阴干 。每白附子100kg , 用生姜30kg , 白矾5kg , 甘草5kg(《集成》) 。
3.姜矾甘草皂角制取白附子 , 洗净泥沙 , 用清水浸泡 , 水量平药面 , 泡至透心 。把生姜、皂角、甘草、白矾共同捣碎 , 连同白附子及原浸液倒人锅内 , 微火煮干 , 至无白心为度 。取出切成3mm厚圆片 , 晒干 。每白附子100kg , 用生姜10kg , 皂角、甘草各5kg , 白矾1.25kg(《四川》) 。
4.姜矾甘草童便制取白附子用童便浸3天 , 再用水浸2天(每天换水2~3次) , 取出换缸 , 放一层白附子 , 一层甘草、生姜、明矾 , 浸7~10天 , 蒸至熟透 , 晾一天 , 切片即可 。每白附子100kg , 用生姜3kg , 明矾10kg , 甘草12kg(《集成》) 。
5.姜制
姜汁炒取白附子 , 加姜汁稍闷 , 至姜汁全部渗人药内 , 用微火炒至微黄色 , 晾干 。每白附子100kg , 用鲜姜6.3kg(《集成》) 。
姜煮取白附子 , 加水浸泡4~5天后(每天换水) , 加生姜煮 , 用大火煮约半天 , 至煮透无硬心时 , 闷润4~5天 , 至内外硬度一致 , 切1.5mm厚的片 , 晒干 。每白附子100kg , 用生姜5kg(《集成》) 。
6.生姜石灰制
取原药材 , 先用清水泡1天 , 再用石灰水泡2天 , 至呈淡黄色时 , 再加水漂泡2天 , 至无石灰气味 , 晾干 , 切3mm厚的片 , 晒至八九成干 , 再加姜汁浸1天至透 , 晒干 , 或用微火烘干 。每白附子100kg , 用石灰10kg , 生姜20kg(《集成》) 。
7.白矾制
取净白附子 , 分开大小个 , 浸泡 , 每天换水2~3次 , 数日后 , 如起粘沫换水 , 加入白矾粗粉(每100kg白附子 , 用白矾5kg)再泡1~2日 , 撤去矾水 , 再用清水浸泡
约7天 , 至口尝稍有麻辣感时 , 捞出 。取白矾粗粉(每白附子100kg , 用白矾7.5kg)加水适量共置锅内 , 用文火加热至沸 , 倒入上述处理过的白附子煮3~4小时 , 随时翻动 , 至内无白心为度 , 出锅时加凉水少许 , 捞出 , 晾至5成干 , 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 , 切中片 , 干燥 。每生白附子100kg , 用白矾12.5kg(《宁夏》) 。
8.白矾甘草制取白附子 , 加甘草、白矾水浸泡4天(每天换水3次) , 至口尝无麻味时 , 加水煮透 , 晒至外皮微干 , 闷1~2天 , 晾凉 , 如此反复闷晾10余天 , 切片即可 。每白附子100kg , 用甘草25kg , 白矾6.3kg(《集成》) 。
9.黑豆皂矾甘草制取白附子 , 加水浸泡5天后(每天换水) , 加黑豆水(黑豆加水浸48小时)、皂矾煮4小时 , 至无白心时 , 晾干 , 切1.5mm厚的片 , 晒至八成干 , 再加甘草水(加水20kg泡48小时)浸透 , 晾于后 , 蒸2小时 , 晒于 。每白附子100kg , 用黑豆10kg , 皂矾1kg , 甘草3kg(《集成》) 。
10.豆腐制
原药拣去杂质 , 筛尽灰屑 , 用清水浸漂 。春冬季浸漂10天 , 每天换水2次;夏秋季漫漂7天 , 每天换水2~3次 。如起白沫 , 每缸加人白矾30g左右 , 漂1天后再进行换水 , 漂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 。捞起放晾 , 与生豆腐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 , 煮1小时 , 至内无白心为度 , 取出拣去豆腐 , 晾6成干 , 切片 , 片厚约2mm , 晒或烘干即得 。每白附子100kg , 用生豆腐25kg(《中药加工》) 。
11.生姜白矾豆腐制
将净白附子按大小个分别用清水浸泡(以淹没10~12cm为度)约10天 , 每天换水、倒缸或搅动2~3次 , 避免日晒;再将白矾8kg溶化成水 , 将上述泡过的白附子放人白矾水内(以淹没为度) , 浸泡4~5天 , 每日搅动2~3次 , 不换水 , 避免日晒 , 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为度;再取生姜捣碎 , 豆腐切3cm方块 , 白矾4kg , 共同倒人锅中 , 加水煮沸 , 再将白矾水泡过的白附子倒人(以淹没为度) , 煮至内无白心 , 并无麻辣味时 , 捞出 , 晒至七成干 , 闷人缸内退矾 , 侯表面出现一层白霜时 , 用清水洗净 , 润透 , 切片 , 摊开 , 晾干 。每白附子100kg , 用生姜12.5kg , 白矾12kg , 豆腐25kg(《甘肃》) 。
12.皂角甘草制
取净白附子 , 大小分档 , 用清水加皂角、甘草同时浸漂 。夏、秋漂1周 , 每天换水2~3次;冬、春漂2周 , 每天换水1~2次 。如发现水面起白沫时 , 须加白矾末防腐(每100kg白附子加白矾1kg) 。漂后捞起 , 药物和辅料一同置锅内煮2次 , 第一次煮3~4小时 , 水量要高出药面20cm , 煮至内无白心为度 , 第二次再用开水煮2小时左右 , 起锅时加入白矾末(每100kg白附子加人白矾末0.5kg) , 捞起 , 拣去皂角、甘草 , 晾至七成干 , 闷润3~4天 , 切成约6mm厚圆片 , 晒干 。如切薄片 , 需晒至八成干 , 放缸内闷润1周左右 , 切片即可 。每白附子100kg , 用皂角7kg , 甘草5kg(《樟树》) 。
【成品性状】生白附子: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表面白色至黄白色 , 有环纹及须根痕 , 顶端有茎痕或芽痕 。质坚硬 , 断面白色 , 粉性 。无臭 , 味淡、麻辣刺舌 。制白附子: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 。周边淡棕色 , 切面黄色或黄白色 , 角质 。味淡、微有麻舌感 。
【性味与归经】辛 , 温;有毒 。归胃、肝经 。
【功能与主治】祛风痰 , 定惊搐 , 解毒散结止痛 。用于中风痰壅 , 口眼明斜 , 痰厥头痛 , 偏正头痛 , 喉痹咽痛 , 破伤风症;外治瘰疬痰核 , 毒蛇咬伤 。
【用法与用量】3~6g 。一般炮制后用 , 外用生品适量 , 捣碎 , 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
【处方应付】处方写白附子、禹白附、制白附子均付制白附子;写生白附子付生品 。
【炮制作用】白附子有毒 , 生品一般多外用 。生用以祛风痰 , 定惊搐力强 。多用于口眼喝斜 , 破伤风 。外治瘰疬痰核 , 毒蛇咬伤 。经炮制后 , 能降低毒性 , 消除麻辣味 , 并能增强祛风痰的作用 。
【化学成分】含β-谷甾醇及β-谷甾醇-D葡萄糖甙、d-肌醇、蔗糖、皂甙、有机酸、粘液质等 。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对白附子炮制前后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白附子经炮制后 , 虽然去掉了麻舌感 , 但其他化学成分不论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成分含量均有下降 。而作为辅料白矾的残留量却高达5.20%另有实验结果为:制白附子水溶性成分损失较多 , 脂溶性成分则差别不大 。有人测定了生、制白附子中总酸度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 比较分析了不同炮制工艺与其总酸度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差别的关系 。结果:生白附子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 , 而炮制品均较生品大幅度下降 。这可能是氨基酸水溶性强 , 在炮制过程中遇有漂、浸等操作 , 随水流失有关 。以《药典》和《炮制规范》方法炮制的白附子总酸度均明显高于改进法炮制的白附子及生品 , 但改进法的制白附子与生品的总酸度相比无明显差别从白附子新老制品化学成分比较的结果看 , 白附子新工艺制品与老工艺制品比较 , 其固有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 , 而辅料明矾的含量有所下降 。从化学的角度证明新工艺是合理的 。
2.药理研究
有人对白附子生、制品进行了镇静、抗惊厥及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结果:白附子生、制品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明显或不同程度地推迟因戊四唑及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出现时间和死亡时间;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 。新、老法制品与生品药效作用相近 , 新、老法制品比较亦无差异 。从白附子不同炮制品抗炎作用比较研究的结果看 , 白附子对大鼠蛋清性、酵母性及甲醛性关节肿 , 有明显或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增生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其抗炎作用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关系不大 。新、老法制品与生品抗炎作用相近 , 新、老法制品比较亦无差异 。白附子生、制品对胰蛋白酶均有抑制作用 , 但有明显差异 , 制白附子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明显增强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 防蛀 。
【备注】孕妇禁用 。生品内服宜慎 。
推荐阅读
- 白芷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芍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头翁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术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白及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在家怎么美白 美白速成办法
- 白衬衫穿法搭配夏天 白衬衫穿法搭配介绍
- 白色衬衫如何搭配下装 怎么搭配白色衬衫比较好看
- 美白祛痘的方法 如何美白祛痘
- 口腔溃疡吃什么好的快,口腔溃疡白圈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