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屏风(《别录》),关防风、东防风(《汇编》) 。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 posh niko via divaricata(Turc z.) Sc his chk.的干燥根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区 。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
【历史沿革】唐代有去芦(《银海》),去芦叉法(《理伤》) 。宋代有酒浸(《苏沈》),焙制(《药证》),炙赤色(《证类》),麸炒(《朱氏》),酒制法(《总录》) 。元代有酒浸洗法(《瑞竹》) 。明代有蜜炙、醋煮、去皮(《普济方》),炒法(《启玄》) 。清代有酒拌微炒香(《金鉴》),黄芪汁拌(《要旨》),蜜水炒法(《治全》)等 。现行有炒制(《上海》),制炭(《河南》),蜜炙法(《集成》)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
【防风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炒制
取防风净片,清炒至微焦(《上海》) 。
2.制炭
取防风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外呈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晾一夜(《河南》) 。
3.蜜炙
取防风片,加蜜炒至蜜被吸尽,放凉即可 。每防风片100kg,用蜂蜜25~37.5kg(《集成》) 。
【成品性状】防风:为圆形或长圆形厚片 。外皮灰棕色 。切面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黄色 。体轻,质松 。气特异,味微甘 。炒防风:表面深黄色,略有焦斑 。防风炭:表面黑色,内部黑褐色 。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 。归膀胱、肝、脾经 。
【功能与主治】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
【用法与用量】4.5~9g 。
【处方应付】处方写防风付生防风;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防风生用辛散力较强,以祛风胜湿、解痉止痛力胜 。常用于外感风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 。炒防风辛散力减弱,有良好的止泻作用(大剂量),可用于泄泻 。防风炭辛散之性基本消失,长于止血 。多用于崩漏,便血 。
【化学成分】主含挥发油,已鉴定出辛醛、β-没药烯、壬醛、7-辛烯-4-醇等20种成分 。还含二氢呋喃色原酮、二氢吡喃色原酮、β-谷甾醇、香柑内酯、胡萝卜甙、多糖类、升麻素、蔗糖和甘露醇等 。
【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