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血见愁(《土宿本草》),活血丹(《拾遗》),红茜根(《江苏药材志》),小活血龙(《浙江民间草药》) 。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河北等省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铜刀于槐砧上锉,日干法(《雷公》) 。宋代有炒制(《证类》),焙法(《总微》) 。元代有烧灰存性法(《十药》) 。明代有酒洗法(《启玄》) 。清代有酒炒、童便炒法(《得配》) 。现行有制炭(《中国药典》1995年版),炒制(《集成》),酒炙法(《河南》)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制炭
炒炭取茜草片或段,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煅炭取原药材,置瓦上,火煅存性,煅后1个月方能入药(《集成》) 。
烤炭先预热烤箱至200℃,将铺好茜草片或段的烤盘放人烤箱,烤制25分钟,取出(《烤制法》) 。
2.炒制
取茜草炒黄为度(《集成》) 。
3.酒炙取茜草片与黄酒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 。每茜草片100kg,用黄酒18kg(《河南》) 。
【茜草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成品性状】茜草: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圆柱形短段 。外皮红棕色或暗棕色,外皮脱落处呈黄红色 。切面皮部紫红色,木部粉红色,有多数散在的小孔 。无臭,味微苦,久嚼刺舌 。茜草炭:形如茜草片或段 。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体轻 。酒茜草:表面色泽加深,微有酒气 。
【性味与归经】苦,寒 。归肝经 。
【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祛瘀,通经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 。茜草炭止血 。用于吐衄崩漏 。
【用法与用量】6~9g.
【处方应付】处方写茜草付生品;写炒茜草、茜草炭付茜草炭 。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茜草生用以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力胜 。炒炭后寒性减弱,止血作用增强,多用于无瘀滞的多种出血证 。酒炙后能增强活血祛瘀的作用 。《得配》有“酒炒行血,童便
炒止血”的阐述 。
【化学成分】含蒽醌类成分,有羟基茜草素、异茜草素、茜草素、茜草酸、伪羟基茜草素、大黄素甲醚、茜草色素、大叶茜草素、1-羟基-2-甲基蒽醌等 。还含3-谷甾醇、胡萝卜甙以及无机元素铜、锌、铁、锰等 。另含有环己肽类化合物 。
【现代研究】经动物实验证实,茜草炭组的出血时间比生理盐水组普遍缩短,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1)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酒茜草,密闭,贮于阴凉干燥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