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诃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常用别名】诃黎勒(《金匮》),诃勒黎(《唐本草》),诃黎(《千金方》),随风子(《传信》),八棱果(《中药正别名》) 。
【来源】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 bul aRetz.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 bulaRetz.var.to men tell 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秋、冬二季采摘成熟果实,干燥 。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酒浸后蒸一伏时,以刀削破,取肉细,焙干法(《雷公》)唐代有炮半熟去核(《颅囟》),去核煨(《外台》),蒸制法(《产宝》)等 。宋代有湿纸煨(《证类》),面裹煨(《史载》),姜制法(《痘疹方》)等 。明代曾加了麸炒、煅制、醋制法(《普济方》)等.现行有取诃子肉(《中国药典》1995年版),炒制(《规范》),煨制(《集成》),炒炭(《贵州》),沙烫、土炒、蒸(《河南》),麸炒法(《汇典》)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
1.取净诃子,稍浸、闷润至软,去核取肉,干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2.用时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炒制
取净诃子肉,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规范》) 。
2.制炭
取生诃子,放人烧红的锅中,用大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诃子呈黑色时喷淋清水,息灭火星取出,晾至凉透,临用时捣碎(《贵州》)
3.烫制先将砂子置锅内炒松,再倒人净诃子,用中火炒至表面呈焦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去砂子,放凉,剥去核(《河南》) 。
4.土制
先将灶心土置锅内炒松,倒入净诃子,用武火炒至焦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去土,放凉,剥去核 。每100kg诃子,用灶心土30kg(《河南》),
5.蒸制
取诃子,加水润透,置笼或罐内,蒸至发黑为度,取出,放凉,剥去核,晒干(《河[》)
6.煨制用面裹煨法,煨至面皮焦黄为度,剥去面皮,临用时打碎(《汇典》) 。
7.麸制
取麸皮,撒在锅内,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诃子肉,用武火炒至黄褐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汇典》)
【成品性状】诃子:呈长圆形或卵圆形 。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光泽,有不规则的皱纹及5~6条纵棱线 。质坚实 。气微,味酸涩而后甜 。诃子肉:为不规则粒块状 。深褐色或黄褐色 。稍有酸气,味酸涩而后甜 。炒诃子肉:表面深黄色 。质坚脆易碎,断面黄褐色 。微有香气,味涩,诃子炭:表面呈黑色 。煨诃子:表面呈深棕色 。质地较松脆 。味略酸涩 。烫制、土制、麸制诃子:表面均呈焦黄色 。
【性味与归经】苦、酸、涩,平 。归肺、大肠经 。
【功能与主治】涩肠敛肺,降火利咽 。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
【用法与用量】3~10g八
【处方应付】处方写诃子、生诃子付生品;写炒诃子、诃子炭、煨诃子、烫诃子、土诃子、蒸诃子、麸诃子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生诃子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失音,久嗽 。煨或炒法炮制后涩敛之性增强,用于久泻久痢及脱肛等症,如《备要》云:“生用清金行气,煨熟温胃固肠 。”
【化学成分】含鞣质,其成分为诃子酸、诃黎勒酸、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原诃子酸、葡萄糖没食子鞣甙、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 。又含莽草酸、去氧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鼠李糖、氨基酸、毒八角酸、去氢毒八角酸 。还含番泻甙A、诃子素、鞣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诃子含鞣质量为20%~40%,果肉较完整者高出4%~6%,诃子核也含近4.0%有人以鞣质含量为指标,对诃子不同部位及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成分分析和药理实验 。结果发现:诃子不同部位及炮制品均含有鞣质 。种仁的鞣质成分与肉、核紫外图谱最大吸收波长无明显差异,仅其他成分与肉、核及不同炮制品在图谱上可看出区别 。诃子种仁鞣质含量最低,诃子肉最高 。全诃子不同炮制品均较生品含量高 。这可能与诃子经炒、煨等炮制后较生品质地酥脆成分易煎出,及重量损失取样量相对增高有关 。还发现诃子肉经炮制后,鞣质含量变化不大 。且不同温度炮制,诃子鞣质含量也不同,如带核诃子在140℃~160℃时煨,含17.5%;在240℃~260℃时,含24.58%;砂烫品在160℃~180℃时,含33.88%;260℃~280℃时为31.98%
2.工艺研究
诃子的炮制方法改革主要是去核方法的改革,改进的方法是:取净砂子置锅内炒松,倒人净诃子,用中火炒至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去砂土,及时用锤子或其他东西砸开诃子皮肉,剥去核放凉即可入药 。又有人为了防止浸泡损失有效成分,改为软化法:取诃子置条筐中,覆草包,每日在上面淋水3~4次,保持湿润,润至用手掐诃子易见核为度,取出,稍晒一会,使表面微干,置碾槽中用石碾滚轧,即可使诃子裂开,便于拣去果核而得果肉又有采用机器脱果皮,人工去果核,方法如下:将诃子按大小个筛选分档,分别人碾粉机,把控制粗细度的手柄调至脱去果皮,又不致破碎果核时为度 。
3.质量研究比较炒诃子、煨诃子、砂烫诃子的鞣质含量,结果表明:诃子经炒、煨、砂烫后,鞣质含量均比生诃子增高(P<0.01),收涩作用增强,说明传统炮制是有科学性的 。在砂烫带核诃子时,砂温保持在160℃左右,煨制诃子时,滑石粉温度保持在240℃~260,均可提高其鞣质含量 。同时发现,炒诃子肉与煨诃子肉鞣质含量无差异(P>0.05),因此建议诃子的炮制工艺应以炒法为主,以提高工效 。生诃子核、煨诃子核和炒诃子核与其肉的鞣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去核是为了除去诃子质次部分,以增强疗效
4.药理研究
诃子肉、全核、纯核、生全诃子及不同炮制品全诃子其作用基本一致,均可使肠管松弛,但全核、纯核作用较弱 。又有人比较了生诃子肉、生带核诃子、炒诃子肉、煨诃子肉、诃子核的5%水煎液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自发活动以及乙酰胆碱或B aCl,引起的兔回肠强直收缩的作用,发现均能使肠的紧张度下降,肠道松弛,但带核生诃子需倍半量,诃子核需8倍量,才能收到同样效果 。不同炮制品对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均有止泻作用,而核效果较差 。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小肠输送功能均有抑制作用,煨品略强于其他炮制
品毒性实验结果,种仁毒性最低,其次为诃子,全核和纯核,诃子肉、生全诃子及不同炮制品的全诃子毒性较高 。总之,诃子临床应用主要是通过其鞣质成分的收敛作用和抑制动物肠蠕动及对胃肠炎和菌痢的抑制而产生收敛止泻作用 。生品和不炮制品的全诃子与诃子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应用全诃子或诃子肉可产生一致功效 。全诃子经炮制(煨、炒)后,鞣质含量较生品增高,抑制肠蠕动和抑菌作用加强,这与传统理论“煨熟温胃固肠”是相符的 。所以,诃子在临床用于治久泻、久痢等症时可带核用,只是要适当增加药量 。同时以炒全诃子或麸煨全诃子压碎用为佳121 。
【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