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大草蔻、偶子(《中药志》),草蔻仁(《广东中药》) 。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 mad a 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广西、广东等省区 。夏、秋二季采收略变黄的果实,晒至九成干,或用沸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干燥 。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凡使草豆蔻,须去蒂取向里子及皮,用茱萸同于鏊
上缓炒,待茱萸微黄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法(《雷公》) 。唐代有碎(《外台》) 。宋代有炮去皮,面煨(《博济》),炒(《洪氏》),姜制法(《朱氏》)等 。明、清时代除沿用前法外,尚有纸裹煨(《普济方》),捣末法(《说约》)等 。现行有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炒(《汇典》),姜制(《湖南》),盐制法(《集成》)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用时捣碎(《中国药典》1995年版) 。
炮制
1.炒制
取草豆蔻仁,置锅内拌炒,以炒至微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为度,取出,放凉,用时捣碎(《汇典》) 。
2.姜制
拣去杂质及残壳,筛去灰屑,文火炒热,喷洒姜汁,拌炒至干,用时捣碎 。每草豆蔻100kg,用生姜10kg(《湖南》) 。
3.盐制
取草豆蔻边炒边洒盐水,至水干色黑为度 。每草豆蔻100kg,用盐1.5kg(《集成》) 。
【成品性状】草豆蔻:为圆球形的种子团 。表面灰褐色,中有黄白色隔膜,种子为卵圆形多面体 。质硬,破开后可见灰白色种仁 。气香,味辛,微苦 。炒草豆蔻:表面微黄色 。气香 。姜炒草豆蔻:微有姜味 。盐草豆蔻:色黑微有咸味 。
【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胃、脾经 。
【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 。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
【用法与用量】3~6g;用时捣碎 。
【处方应付】处方写草豆蔻付捣草豆蔻;写炒草豆蔻、姜草豆蔻、盐草豆蔻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 。姜制能增强温胃止呕作用 。
【化学成分】含a-蒎烯、3-蒎烯、樟脑、对-聚伞花素、1,8桉叶油素、柠檬烯、芳香醇、龙脑、a-水芹烯、萜品-4-醇、a-萜品醇、石竹烯、a-玷现烯、葎草烯、香橙烯、Y-毕澄茄烯、Y-绿叶烯、百里香酚、桧萜醇、橙花叔醇、反式肉桂酸、松属素等 。还含铜、锰、铁、镍、铜、锌、镉等无机元素 。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
【现代研究】质量研究:对草豆蔻、捣草蔻中挥发油的含量、物理常数、化学组分及醇浸液的化学组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仅挥发油含量差异显著,物理常数完全一致 。薄层色谱结果表明,捣草豆蔻与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组分及醇浸液的化学组分无质的变化,而相对应的色谱斑点大小有差别,说明炮制对草豆蔻中各化学组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草豆蔻捣碎,是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量,从而增强疗效1 。
【草豆蔻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 。
推荐阅读
- 商陆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荜澄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猫爪草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荜茇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银柴胡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南鹤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常山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胡椒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胡芦巴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辣根的栽培技术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