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河北智造”闪耀北京冬奥 科技助燃河北冰雪经济逐梦前行

人民网石家庄2月20日电 (杨文娟)在“雪如意”安装北斗微基站定位系统,首次实现室内亚米级精准定位;复杂山地气象预报关键技术,精细化程度达到“百米级、分钟级”;云顶滑雪公园使用的“室外雪上项目场地防风网技术”,得到国际奥委会和国际雪联的高度认可……
在全球瞩目的北京冬奥会上,河北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到赛事场景,“河北智造”在冬奥会上大放异彩。与此同时,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河北冰雪产业发展之火越烧越旺,冰天雪地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热引擎”。
创新成果落地应用 科技让冬奥更加精彩
短道速滑|“河北智造”闪耀北京冬奥 科技助燃河北冰雪经济逐梦前行
文章插图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资料图)。 马佳琦摄
调整呼吸,蜷伏身体,双手向后伸展,从陡坡上飞速下滑。加速,再加速!起跳、腾空,在落差100多米的山地御风飞翔……作为冬奥会上极具观赏性的竞技型雪上项目,跳台滑雪因其赛事精彩而备受关注。
伴随着那些数不清的“惊鸿一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道“雪如意”与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也迅速出圈,它们以造型复杂、施工质量高得到了世界各国运动员的高度认可,就连国际雪联北欧两项竞赛主任拉瑟奥特森先生也称赞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最令其“印象深刻并为之赞叹”的跳台场馆。
“大家看到的精彩跳台滑雪比赛,包括运动员的成绩,这些都与赛道的设计和建造精度有密切关系。”然而,河北工程大学铺面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郭庆林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此前,我国并不掌握符合奥运标准的跳台赛道设计与建造技术。”
为了设计建造出符合奥运比赛标准的跳台赛道,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竞技型人工剖面赛道精细建造技术研究”课题的部分技术研究。该学院在课题牵头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带领下,与其他参与单位共同组成科研团队,在赛道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过程中展开了科研攻关,最终将赛道建造控制精度推进至厘米级,为顺利通过国际雪联认证贡献了河北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施工过程中的精度,该学院还研发出了一款具有铺层表面平整度智能分析评定功能的智能检测车。该车通过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5G物联网数据传输技术,实现了赛道基准面施工及运营状态一体化快速检测与评价,这使得赛道线形检测精度达厘米级,基准面平整度检测精度达到毫米级。
冬奥要办好,气象预报不能少。在北京冬奥会精准气象服务的创新科技中,同样有河北的身影。
“和传统天气预报相比,赛事气象预报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崇礼地区复杂的地形条件,也让预报难度成倍增加。为此,我们研发了冬奥会崇礼赛区赛事专项气象预报关键技术,这也是省科技冬奥项目中保障赛事安全的一个重点项目。”河北省气象台台长连志鸾说,该项技术实现了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由2.8℃减小到1.5℃以内,平均风速预报准确率由10%提升至90%以上,填补了河北对复杂山地精细化气象服务的技术空白,精细化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智慧办奥,这些只是河北贡献的冰山一角。据统计,除了承担和参与的10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外,目前河北已有46项省级科技冬奥技术成果在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运维、赛事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为保障冬奥运行贡献了河北力量。
借势发展做大做强 科技让产业迸发活力
从场馆设施建设到运动员训练备赛,再到综合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上,河北科技元素满满。在这一系列科技冬奥技术成果成功应用的背后,是河北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冬奥深度融合的结果。
早在2019年,河北省科技厅就制定了《科技冬奥 智慧崇礼行动计划》,设立了科技冬奥专项,面向冬奥会办赛需求和冰雪产业发展,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转化一批绿色节能技术,并积极打造智慧崇礼示范工程。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精彩的短道速滑比赛不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由于滑行速度非常快,短道速滑运动员很容易发生侧滑、摔倒等事故,在场边四周安装防护垫,能对他们起到相当大的保护作用。在首都体育馆内,洁白的冰面搭配四周蓝色的防护垫,格外引人注目,来自河北的防护垫产品正守护着运动员的安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