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生物多样性,中国也想成为冠军


法媒:生物多样性,中国也想成为冠军


法国《国际信使周刊》2月19日文章 , 原题:中国希望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冠军
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组织者 , 中国希望向世界宣传其“生态文明” , 即绿色发展的理念 。 2021年10月 , COP 15与会各方通过《昆明宣言》 , 强调了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紧迫性 。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 , 这个宣言的内容充满中国政府重视的生态理念 , 尤其是“生态文明”概念 。 从2000年以来 , “生态文明”逐渐融入了中国政府的表述 , 并成为“绿色增长”的代名词 。 2018年 , “生态文明”被写入中国《宪法》 。 《昆明宣言》呼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 简言之:中国政府认为不应再为发展而牺牲环境 。
数十年来 , 高速的经济增长使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 。 然而污染和资源过度开发也损害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中国仍有许多自然资源急需保护 。 尽管城市化进程造成破坏 , 中国仍然拥有世界上10%的植物物种、14%的动物物种和20%的鱼类 。
【法媒:生物多样性,中国也想成为冠军】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很能说明中国面临的矛盾 。 该省去年吸引游客达8000万人次(主要是国内游客)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面积达4400多平方公里 , 其中生活着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如图) 。 海南是中国第一个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省份 , 该省还划定了一条生态环境“红线” , 覆盖约27%的土地和35%的沿海水域 。
在20世纪70年代 , 为拯救濒临灭绝的海南长臂猿 , 当地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的红树林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增加至35只 。 非政府组织代表呼吁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收入进一步推动当地物种多样性保护 , “海南将(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不断寻求新的平衡 。 ”▲(赵风英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