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鳔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常用别名】鱼白、鳔(《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胶(《纲目》),鱼肚(《医林篡要》) 。
【来源】本品为石首科动物大黄鱼Pseudo sci a en a croce a(Rich.) 、小黄鱼Pseudo sci a en apoly act i Bleeker或鲟科动物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鳢鱼Hu soda uri us Georgi等的鱼鳔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浙江、福建、上海及长江、松花江等地 。全年均可捕捉,捕后趁鲜时取鱼鳔,压扁或制成一定形状,干燥 。
【历史沿革】宋代有炙令焦黄(《总录》),制炭(《三因》),炒制法(《疮疡》) 。明代有炮(《普济方》),焙(《正宗》),炙法(《醒斋》) 。清代增加了螺粉炒(《本草汇》),蛤粉炒、香油炸(《大成》),麸炒(《良朋》),牡蛎粉炒法(《增广》)等 。现行有蛤粉炒、滑石粉炒(《规范》),土炒法(《甘肃》)等 。
【炮制方法】净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规范》) 。
切制切成小方块(《规范》) 。取鱼鳔胶微火烘软,切成丝(《中药炮制学》1996年版) 。炮制
1.蛤粉或滑石粉炒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放人鱼鳔胶块,拌炒至鼓胀松泡时,取出,筛去蛤粉或滑石粉,放凉 。每净鱼鳔胶块100kg,用蛤粉或滑石粉30kg(《规范》) 。
2.土炒将白土用武火炒热,取净鱼鳔块倒入,迅速搅拌,炒至全部鼓起,成黄色时,立即出锅,筛去白土,摊开,晾凉(《甘肃》) 。
【成品性状】鱼鳔胶:为小方块状或不规则条状 。黄白色或淡黄色 。半透明,质坚韧 。气微腥,味淡 。蛤粉或滑石粉炒后表面鼓胀发泡 。黄色 。质地酥脆 。气微香 。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 。归肾经 。
【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 。用于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症,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
【用法与用量】9~15g,多人丸、散 。外用适量,涂患处 。
【处方应付】处方写鱼鳔胶、炒鱼鳔胶均付炒鱼鳔胶 。
【炮制作用】鱼鳔胶炒后滋腻之性降低,其腥臭味得到了矫正,且利于粉碎 。临床多用其炮制品,用于肾虚滑精,吐血,血崩等 。
【化学成分】主含胶性蛋白质 。
【现代研究】工艺研究:《规范》以及大部分地方标准规定用滑石粉炒鱼鳔胶 。陈远彬认为用滑石粉炒是不合理的,因为滑石粉与鱼鳔胶的功能相背,有碍充分发挥药效 。蒲黄粉味甘性平,为止血活血要药,炒后性主收涩,又能活血散瘀止痛,故用蒲黄炒鱼鳔胶不仅能达到酥脆矫味,还能与其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故认为用蒲黄粉炒鱼鳔胶更合理恒温干燥箱烘法:将干燥箱接通电源,温度调至300℃,待温度升至180℃时,立即将整个完整的净药材放于干燥箱内铁丝隔板上,关上干燥箱玻璃内门,观察药材及温度计,待温度升至85℃左右,鱼鳔形体鼓起松泡,呈黄色时,切断电源,取出放凉 。此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药材制品纯净,受热均匀,色泽一-致,且无糊化现象,保证了药品质量 。
【鱼鳔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贮藏与保管】密封,置于干燥处 。防潮,防蛀 。
推荐阅读
- 夜明砂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鱼脑石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狗宝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刺猬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青娘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鸡内金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甲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牡蛎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红娘子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 全蝎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