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被生物讨厌的恶地,不是群系限制,而是特性作祟


我的世界:被生物讨厌的恶地,不是群系限制,而是特性作祟


文章图片


我的世界:被生物讨厌的恶地,不是群系限制,而是特性作祟


文章图片


我的世界:被生物讨厌的恶地,不是群系限制,而是特性作祟


文章图片


《我的世界》中的恶地生物群系是一个贫瘠的、类似沙漠的生物群系 , 并且在游戏设定中 , 还属于一种非常稀有的生物群系 , 它由陶瓦和染色陶瓦组成 。 在这里 , 绚丽多彩的峡谷和平顶山构成了美妙绝伦的风景 。


【我的世界:被生物讨厌的恶地,不是群系限制,而是特性作祟】玩家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枯死的灌木和仙人掌 , 就好像自己身处沙漠群系一样 , 也正如上面所说到的 , 玩家可以在这里找到各色各样的陶瓦 , 例如“黑的白的红的黄的 , 紫的绿的蓝的灰的”(歌词 , 表示很多) 。
但在这个生物群系中 , 却有着一条鲜有人知的特性——“被动型生物将不会生成于此” , 至于为何?GW还真的在别的特性之中找到了答案 , 并且一度觉得Mojang是真的细 。
1、为什么恶地不会生成被动型生物?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 , 就要先科普一下生物的类别 , 大致上分为三类:敌对型(僵尸、小白等)、中立型(村民等)和被动型(羊、牛、猪、鸡等) , 再通俗一点 , 或不严谨地分类 , “会主动打你的”、“打了会还手”和“打不还手” 。
一般来说 , 游戏中的每个生物和实体都有生成条件 , 被动型生物也不例外 , 大约需要满足数个条件才能在游戏中的任何生物群系中生物 , 然而在这些条件中 , 仅有2个适用于恶地生物群系 。
(一)草方块的生成

根据Wiki上的说法 , 被动型生物只能在亮度为9或以上的草方块上生成 。 但好巧不巧 , 由于恶地生物群系表面上没有任何草块的痕迹 , 而是遍布陶瓦和红沙块 , 因此被动型生物在这个生成条件下便丧失了机会 。
沙漠同理 , 这样看起来 , 沙漠除了颜色地形等结构上的不一样 , 长的植物 , 不生成被动型生物(兔子、村庄内的生物除外)还真就有点像 。 按照玩家角度来说 , “穷不拉几的地方” 。

Ps:并且按照mc的温度设定(没错 , mc一直有温度机制) , 恶地和沙漠都是被官方认定的“主世界最热群系” , 它们的温度都是2.0 , 因此水资源都是非常匮乏 。 是不是觉得Mojang细节扣得真好?
2、MC的探索机制
《我的世界》探索成就机制是游戏中最令人兴奋的一个点 , 仅在主世界中就有超过50个的生物群系 , 玩家有大量不同的区域用以探索和收集其他特定生物群落的材料(例如恶地的红沙等)或与特定生物群落的生物互动(丛林的鹦鹉、竹林的熊猫等) 。


虽然有一些生物群系广泛而均匀地分布在游戏世界地图上的各个角落 , 但也存在着部分非常难找到 , 并且具有奇怪和独特的魅力所在 , 例如蘑菇岛 。 蘑菇岛是游戏中最稀有的生物群系 , 没有之一 , 而恶地的变种 , 被风蚀的恶地也仅能排名第二 。
但也因为如此 , 每个生物群系所带给玩家的体验都是截然不同 , 有的小伙伴喜欢在主世界地面上活跃 , 有的则喜欢“洞居”在地底 , 以至于当MC 1.17、1.18和1.19更新的时候 , 他们的欢呼声响彻天际 。

或许这就是《我的世界》魅力 , 在创造模式下 , 你无所不能;在生存模式下 , 你寻根究底 , 不留有一处遗憾 , 不留有一处未曾未去探索的领域 。 或许这也便是玩家喜欢mc的理由之一 , 当然了 , Mojang和社区之间和睦的关系 , 也是游戏运营距今依然能火热的关键因素 。
各位小火把 , 你们觉得恶地群系稀有吗?喜欢在恶地这个生物群系中建家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