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记者调查:安装不规范 经营场所摄像头岂可随意安装
近年来 , 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 , 对维护社会治安、预防解决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 , 摄像头安装不规范导致的侵犯隐私权问题以及信息泄露风险等 , 也引发了不少争论 。
调查动机
商家是否有权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 , 该如何正确安装摄像头?这些摄像头获取公民信息的边界在哪里?信息安全如何保障?带着这些问题 ,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于 PxHere
● 商场、餐饮店、游乐场、宾馆、小超市……出于“安全考虑”“怕出了事说不清”等原因 , 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 。这些摄像头有的是商家从网上或数码城购买后安装的 , 有的是收银系统本身携带的
● 有些摄像头被商家安装在包间里 , 有些还自动识别个人信息 , 有些则被人破解导致影像资料在网上流传贩卖 , 引发人们的担忧 。商家通过摄像头获取他人生物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 严重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 目前对于公共场所摄像头的安装缺乏统一规定 , 一些特定行业的规定也未能覆盖各类情况 。立法机关应当根据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摄像头的安装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 , 同时从摄像头生产前端到视频内容发布末端进行全链条监管
□ 本报见习采访人员 张守坤□ 本报采访人员
陈 磊近日 , 浙江两名女子在一足浴店做完精油开背后发现 , 房间里竟然有个摄像头正对着她们做SPA的床 。两女子立即找店长理论 , 店长辩称是派出所要求安装的 。当地派出所回应说 , 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属于治安防范措施 , 但从未强制要求商家在隐私区域安装监控 , 且安装监控后需要尽到提醒义务 。
不仅仅是足浴店 , 《法治日报》采访人员近日走访调查发现 , 如今在商场、餐饮店、游乐场、宾馆、小超市等各类场所 , 都能见到摄像头的身影 。有些摄像头被商家安装在包间里 , 有些还自动识别个人信息 , 有些则被人破解导致影像资料在网上流传贩卖 , 引发人们的担忧 。
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指出 ,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商家不可以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 , 但并不意味着摄像头可以随意被安装 。在安装摄像头时 , 务必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遵循维护公共安全原则 , 同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 保障信息安全 , 不得侵犯和泄露他人隐私 。
摄像头不可以随意安装
务必设置显著提示标识
【视点·观察|记者调查:安装不规范 经营场所摄像头岂可随意安装】商家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店里安装摄像头?采访人员走访北京、天津多个商家了解到 , 大家无不是出于“安全考虑”“怕出了事说不清”等原因 。
北京朝阳区一家火锅店不仅在前台、大厅、走廊等区域安装了摄像头 , 还在包间里装上了摄像头 。该店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摄像头都是自己主动安装的 , 主要是出于店铺安全考虑 , 另外一旦出现类似食材、卫生纠纷时 , 有监控视频就好处理了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有些店铺有提示牌:您已进入监控区域 。而大多店铺则没有张贴相关提示牌 , 店家或服务员也不会主动进行提示 。
天津市河东区一家小超市的老板也在超市里安装了多个摄像头 , 监控视频画面时时呈现在收银台上的电脑屏幕上 。老板告诉采访人员 , 有摄像头之后 , 要是店里丢了东西 , 警察来了也可以给他们看 , 协助破案 。
对于摄像头的来源 , 根据多位商家的介绍 , 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自己从网上或数码城购买后安装 , 另一种是收银系统本身携带 。而监控视频大多存储到网络空间 , 能保存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 。
采访人员随机采访了多位北京、天津市民 , 大多数人认为 , 商家只要能做到不在隐私空间安装摄像头 , 同时能保证信息安全 , 那是否安装摄像头就是商家的事 , 对自己购物、消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 实际上对维护公共安全也有好处 。
“商家在公共场所安装的摄像头更像是一种隐形守护 。”北京市民李杰感慨道 , 他曾经在商场丢过钱包 , 四处寻找无果 , 最后是通过查商场的监控视频才找到的 。
同时 , 也有受访者提出 , 近年来一些商家在餐饮店包间、KTV包间乃至足浴店包间等相对私密场所安装摄像头 , 有些商家安装的摄像头覆盖到试衣间 , 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
那么 , 商家到底有没有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的权限呢?对摄像头记录下的信息该如何处理呢?据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岳涛介绍 , 现阶段我国对于安装摄像头(闭路电视)还没有法律级别的具体规定 , 多存在于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文件 , 比如《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等 , 但其中并未规定商家、私人不可以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 。
“一些个人开的超市、宾馆里的摄像头大部分都是私人安装的 , 但这并不代表摄像头可以随意被安装 。”岳涛说 。
他进一步解释道 ,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要求 , 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 , 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 , 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 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 还要注意不得侵犯和泄露他人隐私 。如果在涉及个人隐私的场所安装摄像头 , 则会产生侵权行为 , 不符合民法典对人格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
“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于摄像头安装的规定 , 几乎都只是要求在营业场所出入口、主要通道、收款台、停车场、消防安全疏散出入口前等公共区域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 , 且均未提及可在包间、房间等带有一定私密性质的非公共区域内安装摄像头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说 , 而对于谁来安装、安装后信息如何保管、谁来监管等问题 , 目前并没有具体规定 。例如公安部制定的《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 , 只是强调旅馆要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 并未具体到摄像头监控设施的安装问题 。
商家摄像头容易被破解
人脸识别获取信息违法
一商场的试衣间没有遮挡物 , 侧上方天花板上装有一个摄像头;一男浴室的更衣室里发现摄像头……安装摄像头不规范导致的侵犯隐私权问题以及信息泄露风险不容忽视 。
近日 ,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疑似破解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摄像头后的监控视频 , 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 。一时间 , 网络上出现了各种破解摄像头的方式方法 。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在一些境外社交软件上 , 有人专门传授如何获取国内外公共场所摄像头拍摄画面 。在一些教学视频中 , 采访人员看到 , 经过简单的操作 , 对方的电脑窗口中便显示出几家商场和小吃店的监控画面 。这些被破解的视频 , 可能被人上传至网络当作引流工具 。
据岳涛介绍 , 目前 , 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安机关等安装的维护治安的摄像头 , 该部分摄像头一般采用专线安装 , 由公安机关专门管理 , 有良好的保密性 , 被破解的可能性很小;另一种是个人或商家自行安装的摄像头 , 这种摄像头一般与互联网相连 , 其维护加密及密钥的更新一般较慢 , 被破解的可能性非常大 。
“商家安装摄像头后 , 一般自行保存存储内容 , 也不存在所谓的脱敏 , 甚至有些商家专门利用摄像头收集个人信息 , 这属于违法行为 。”岳涛说 。
此外采访人员还注意到 , 一些商家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并不仅仅是出于安全考虑 , 有的商场安装的摄像头带有人脸识别功能 , 用于客流统计 。
一家售卖“智慧门店客流管理系统”的网店在其主页介绍 , 该网店提供客流统计软件 , 能够精准识别人脸、客群分析 , 可以实时推送、远程巡店 , 还可以定制开发其他功能 。
该网店展示的案例中 , 一顾客来到某个店铺时 , 摄像头连接的显示屏会快速识别进店顾客 , 联动顾客购买记录、消费频次、购买喜好等记录 , 还会分析进店顾客的人脸特征 , 对惯偷、竞争对手等做黑名单标签 , 自动在后台进行预警报告 。“提供店名、手机号码 , 会有技术人员回复 , 根据你的具体要求提供系统 , 然后报价 。一般来说 , 系统加摄像头 , 几千元就可以搭建完成 。”上述网店客服人员说 。
采访人员在搜索引擎和电商平台输入“人脸识别摄像头”“门店人脸系统”等关键词 , 发现很容易找到提供类似服务的公司 , 且销量并不低 。商家在公共场所安装这种客流统计摄像头是否违法呢?
“商家采用人脸识别摄像头获取他人生物信息已经属于违法行为 , 严重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岳涛说 , 被拍摄的人脸属于能够识别个人身份信息的敏感信息 , 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 , 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甚至书面形式的同意 , 显然很多采集人脸的主体并没有取得被拍摄者的同意 。
岳涛说:“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 , 即使征得同意后 , 也必须基于合法、正当、必要的目的 , 通过合法方式去处理和保存这些个人信息 , 否则即构成违法 。”
完善立法明确安装要求
摄像头全链条强化监管
“安装摄像头 , 能够实现实时监控 , 并且具备资料保存和回放功能 , 能够有效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侦查线索 。在疫情防控期间 , 还具有疫情防控、体温检测等功能 。可以说 , 安装摄像头是维护公共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孟强说 , 但一些商家不规范安装摄像头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 , 有三成受访者因为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
针对该问题 , 有的地方已开始行动 。2021年3月 , 广东省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就《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率先探索立法 。
该草案提出 , 涉及公共安全人像、人体及车牌等敏感信息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系统 , 应当由深圳市公安机关统一规划 。人像、人体及车牌等敏感视频图像信息用于公共传播时 ,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 , 应当对涉及当事人个体特征、机动车号牌等隐私信息采取使特定个体无法被识别 , 且不能复原的保护性措施 。
孟强认为 , 目前对于公共场所摄像头的安装缺乏统一规定 , 一些特定行业的规定也未能覆盖各类情况 。而当前摄像头安装更普及 , 数据搜集、个人身份识别更便捷、智能 , 容易引发各类风险 。在这样的环境下 , 立法机关应当根据民法典规定 , 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 对摄像头的安装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 , 完善相关立法 。
他还建议从前端及末端全链条加强监管 。对于摄像头生产企业来说 , 要按照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和标准提升产品安全能力 , 要严格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 , 强化云平台网络安全防护 , 落实对远程视频监控App的数据安全防护责任;对电商平台来说 , 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 , 全面开展排查 , 对平台上的假冒伪劣摄像头做清理、下架处理;对负有信息发布审核义务的社交软件、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平台来说 , 要及时、全面清理平台上发布的涉摄像头破解教学、漏洞风险利用、破解工具售卖 , 偷拍设备改装 , 偷窥偷拍视频交易等摄像头偷窥黑产相关违法有害信息 。
“公安机关要依法打击提供摄像头破解软件工具、对摄像头设备实施攻击控制、获取买卖公民隐私视频等违法犯罪活动 , 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执法 , 对不落实主体责任的社交软件、网站、论坛、视频监控云平台、电商平台等 , 要依法依规严厉处罚 。”孟强说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四部门出手掐灭未成年人“第一口烟”
- 视点·观察|乌克兰不只是“美女天堂” 原来科技也杠杠滴
- 视点·观察|从养蛊招聘到高调裁员,互联网集体“去肥增瘦”
- 视点·观察|我在知乎编故事
- 视点·观察|加密货币毁了我的生活:只能用HODL来自我安慰
- 最新消息|税务部门就主播平荣偷逃税案答记者问
- 视点·观察|加盟商“营业近一年才知是假店”:揭秘鹿角巷1亿打假背后的故事
- 视点·观察|博主晒点餐码被恶作剧下单300万 律师:网友或需承担法律责任
- 视点·观察|神奇的网站58同城:犯罪分子能找同伙 也能物色目标
- 视点·观察|网友建议整治部分网站强制要求下载App行为 工信部:将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