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胎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

【常用别名】鹿胎衣、鹿胎盘(《常用》),全鹿胎(《甘肃》) 。

【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胎兽及胎盘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 。将妊娠母鹿剖腹,取出胎兽及胎盘,除尽残肉及油脂,置烤炉内烤至干透 。
【历史沿革】宋代有炙焦捣法(《总录》) 。清代有酥炙黄法(《逢源》) 。现行有酥制(《山东》),土制(《甘肃》),淬制法(《常用》)等 。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山东》) 。刷去灰屑(《上海》) 。除去羊膜及脐带,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常用》) 。
切制
1.块将鹿胎除去杂质,破成碎块(《山东》) 。
2.片
烘切用时烘软切片(《上海》) 。
蒸切放入蒸锅,蒸至上大汽 。体质软后,切1mm左右厚的片(《常用》) 。
3.粉取原药刷净灰屑,切碎(如有较大者已长出茸毛应刮去毛),用炕锅垫上白纸,倒入鹿胎用微火焙干至酥脆待冷,碾成细粉,筛过即可入药(《云南》) 。
炮制
1.酥制将鹿胎除去杂质,砍成碎块,摆放于铁丝筛上,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烘烤,烤热后,均匀地涂抹酥油(或麻油),待油渗人鹿胎块内部后,继续涂油烘烤,如此反复操作,至显黄色,质酥脆时,离火,取下,放凉,碾成粉末(《山东》) 。
2.土制
将鹿胎切成3cm小方块,倒入炒热的白土中,炒至微黄色时,出锅,筛去白土,摊开,晾凉(《甘肃》)》
3.淬制将鹿胎厚片放在文火上微烘,再放在铁丝网上烤热 。趁热在酒中淬制 。反复3~4次,至边缘卷缩,中间深黄色为止 。取出,冷却,研制成粉 。每个胎盘用白酒或黄酒0.1~0.2kg(《常用》) 。
【成品性状】鹿胎:为不规则的薄片 。棕红色 。质坚硬,不易折断 。气微腥 。鹿胎粉:为粉末状 。褐红色 。气微腥 。
【性味与归经】甘、咸,温 。归肝、肾、心经 。
【功能与主治】益肾壮阳,补虚生精 。用于虚损劳瘵,精血不足,崩漏带下,月经不调,久不生育 。
【用法与用量】6~15g,多入丸、散 。鲜鹿胎煮汁熬膏 。
【处方应付】处方写鹿胎衣、鹿胎盘付生鹿胎;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鹿胎质地坚韧,经炮制后质变酥松,易于粉碎,同时酒淬制可起到矫味矫臭的目的 。
【化学成分】)主含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无机元素,维生素及激素 。
【现代研究】化学研究:以出粉率、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无机元素、维生素及激素含量作为指标,对梅花鹿胎的两种炮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二者的含量基本相似,但烘干法出粉率比水煎法高约一倍,因此,鹿胎胶囊等中成药用的鹿胎,应以烘下为宜 。
【鹿胎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_不同炮制方法有哪些】【贮藏与保管】装坛或用石灰埋,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