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熏渠(《唐本草》) , 魏去疾(侯宁极《药谱》) , 阿虞、形虞(《酉阳杂俎》) , 哈昔泥(《纲目》) , 五彩魏(《中药志》) , 臭阿魏(《新疆中草药手册》) 。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 rula sinkiang en sisK.M.Shen或阜康阿魏Fe rulafuk an en sisK.M.Shen的树脂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新疆 。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 , 分次由茎上部往下斜割 , 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 , 阴干 。
【历史沿革】宋代有面裹煨、以醋煎成膏(《圣惠方》) , 半两用面三两 , 先将醋化 , 溲作饼子炙黄(《博济》) , 米醋磨成膏、微焙(《苏沈》) , 人蜜研细(《总录》) , 汤化去砂石 , 以曲和成饼 , 焙干(《总微》) , 酒浸化(《济生》) , 小便先洗法(《朱氏》) 。元代有醋煮法(《丹溪》) 。明代有米泔浸令软 , 以醋为糊用;醋和荞麦面作饼 , 裹阿魏 , 慢火煨热;麸裹煨;湿纸裹 , 汤上熏令软(《普济方》) 。有酒熬膏(《奇效》) , 醋浸(《准绳》) , 棉纸包 , 水浸 , 炒干法(《保元》) 。清代有研细热酒器上熏过(《备用》) , 炒焦法(《玉楸》) 。现行有净制 , 切制(《中国药典》1963年版) , 炒法(《集成》) 。
【炮制方法】净制
1.拣去杂质(《中国药典》1963年版) 。
2.取原药材 , 加水熔化后 , 滤去杂质及残渣即可(《集成》) 。
切制
1.剁成小块(《中国药典》1963年版) 。
2.捣碎或研细(《集成》) 。
炮制炒制:取阿魏炒净烟 , 至灰黑色存性(《集成》) 。
【成品性状】阿魏:为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 。颜色深浅不一 , 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 。块状者体轻 , 质地似蜡 , 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 , 放置后色渐深 。脂膏状者粘稠 , 灰白色 。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 , 味辛辣 , 嚼之有灼烧感 。炒阿魏:形如阿魏 , 表面灰黑色 , 异臭气味减弱 。
【性味与归经】苦、辛 , 温 。归脾、胃经 。
【功能与主治】消积 , 散痞 , 杀虫 。用于肉食积滞 , 瘀血癥瘕 , 腹中痞块 , 虫积腹痛 。
【用法与用量】1~1.5g;人丸、散剂 。
【处方应付】处方写阿魏付生品;写炒阿魏付炒阿魏 。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 , 便于调剂和制剂 。炒后硫化物及部分刺激性挥发油挥散 , 强烈的不良气味消失 , 毒性降低 。
【阿魏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树脂、香豆精等 。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有机硫化物 , 具有强烈臭气 。据分析 , 阿魏的醇溶性物含量约51.4% , 树脂约24.4% , 树胶约29.9% , 挥发油约18% , 硫约16.37% 。含游离阿魏酸1.28%及微量的香荚兰醛 。
【贮藏与保管】置阴凉干燥处单独存放 , 密闭保存 。
【备注】孕妇禁用 。
推荐阅读
- 青黛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阿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灵芝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没药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龟甲胶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稻芽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谷芽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苏合香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芦荟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芜黄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