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问:关于N型产品 , 现在行业对未来的电池技术路线还有很多分歧 , 晶科是第一家推出了数GW产能N型产品的组件企业 , 晶科率先推出这么大体量的N型产品投产产能 , 是出于哪些方面考虑的?
首先是内因 , 晶科是在两年前开始布局N型产品 , 我们在163规格上开始使用N型产品 , 主要针对的是欧美的分销市场 , 他们对于高效率组件需求比较旺盛 。 经过两年打磨 , 攻克在技术量产中的一些难点 , 我们觉得现在N型在工艺上 , 尤其生产良率、成本控制等方面到了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的时间点 。
外因是硅料成本上涨 , 海运成本上涨等一系列大宗物料上涨 , 包括货币通膨影响 。 从领跑者以后的平价上网开始 , 到现在下游开发商面临了投资回报率减薄 , 或者是收益率无法达标 , 这让行业又面临了新的困难 。 在这个时候 , 如果还是用传统的 , 或者是原来的P型技术 , 已经很难让项目达到预期收益率 , 会造成去年由于材料上涨 , 下游的市场萎缩情况 。 只有通过技术的彻底升级 , 只有通过技术升级 , 只有通过技术升级、效率提升、能量密度提升 , 才能克服材料上涨 , 或者抵消材料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
问:我们现在推出的Tiger Neo产品特性有哪些?这些特点是不是会使N型Topcon产品在一时间之内 , 只适用于特定的地区?
这个产品最大的特性是效率高 。 为什么做N型 , 很大的逻辑是P型的效率到达了天花板 , 如果效率进一步提升 , 这个行业必然要走向效率进一步提升路线 。 进一步提升N型可能是必经之路 , 我们Tiger Neo这个产品的特性是效率突破了P型天花板 , 晶科之前发布的世界纪录达到了25.4%的电池效率 。 从理论上来说 , 这还只是起点 , 未来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
第二 , 使得N型产品相较于P型在产品性能上 , 在单瓦的表现上更具优势 , 体现在双面率比较高 , 可以更好的利用背面的反射光线 。 第二温度系数比较好 , 意味着在温度更高的环境下 , 功率或者是效率的损失更少 。
第三衰减慢 , P型的衰减最大的原因之一 , 是由于P型硅片里面掺杂的是硼元素 , 而硼和残留的氧产生硼氧复合 , 降低光伏电池的活性 , 这部分是P型电池会效率衰减的主要原因 。 N型硅片里面没有硼这种元素 , 或者衬底没有硼这种元素 , 所以它不存在硼氧复合机理 , 从根本上来说电池的效率损失 , 或者效率的衰减 , 会大幅的下降 。 这是N型重大的产品优势之一 。
综合这样的优势 , 结果会体现在项目的发电量上 , 相较P型增益 , 按照我们测算的增益平均数 , 相对于P型而言会增加3% , 甚至更多 。 这些特点会使得它适用于绝大部分应用场景 , 并且在应用的时候都对P型有比较可观的效率和发电量的增益 。
问:此前晶科重点更多在海外 , 从去年春节之前大家很明显的感觉到晶科在国内的订单比较凶猛 , 在近期的大型央国企的组件集采表现中非常优秀 , 这个是不是跟回归A股有关?另外 , 晶科今年在组件环节的出货目标是多少?
晶科在过去两年 , 2020年和2021年是卧薪尝胆的两年 , 或者是蓄势待发的两年 , 我们蜇伏了两年 , 准备好更大的元气在2022年进行发力 , 发力来自于两点 。
一是技术上的突破 , 比如说我们引领了行业N型升级 。
二是资本的加持 , 我认为对晶科来讲 , 有出过100GW的底气在 , 我们有了新技术量产 , 不仅仅是规模 , 包括产品、效率、成本 , 已经做到了行业最优 , 还有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加持 , 这三股力量让晶科觉得我们有底气开始发力 , 国内市场是个如此大的市场 , 我们一定不会再错过了 ,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从去年三四季度开始在国内市场的动作和态势会大一点 。
对于今年出货的目标 , 4月份公布财报 , 在财报上会公布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指引 , 可以透露的是 , 比去年有大的提升 。
问:去年晶科11月份提出了TigerNeo , 想了解一下这款新组件现在在这段时间 , 在市场中它具体的出货量以及应用情况 。
目前我们Tiger Neo从11月份正式发布到现在 , 已签订单是GW以上的规模 。 它的应用情况是我们七大地区 , 除了日本有一些认证的需求 , 其他地区都已经有很明显的出货 。
按照应用来说 , 像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这些地区 , 他们的分销等项目都有 。 在中东地区或者印度地区 , 或者在中国的项目中 , N型更多是用在大的开发商 , 他们对N型需求和兴趣更高 。 因为他们从体量上来讲会更大一点 , 开发商对于它的IR要求和成本的要求也非常敏感 , 所以大型地面电站的需求会更多一点 。
但类似像在澳洲、东南亚和欧洲 , 他们的分销市场 , 比如说居民屋顶和工商业屋顶的需求会更旺盛一定 , 但他们的地面项目也会随着用传统组件利润率被材料和海运上涨稀释而爆发对于Tiger Neo的更大规模需求 。
问:Topcon的技术 , 在硅片的选择上有什么特殊的说法?比如说在现在硅片尺寸条件下 , 对硅片的要求怎么样?
硅片尺寸是个成本问题 , 也是个技术问题 , 更重要是供应链的问题 。 我们经过各种测算和综合的考量 , 从电站的单W投资成本角度来说 , 182是目前为止最优的硅片尺寸 , 从电站的单W投资成本角度来说 , 现在Topcon选择的是182的硅片路线 , 它具有一定的优势 。 虽然在个别场景下 , 比如说在特定尺寸 , 在集装箱的空间利用上 , 可能不是所有其他的竞争者尺寸都有优势 , 但综合而言 , 在较长时间内 , 182是个较优的选择 。 未来我们不排除这个行业往前发展 。
问:现在Topcon技术产品在整个系统适配方面表现怎么样?
对晶科的组件产品而言 , 我们的N型和P型的尺寸完全一样 。 系统适配性跟现有的N型产品很高 。 就晶科的产品而言 , 我们的N型产品和P型产品在组件尺寸上完全一致 , 效率有15瓦到20瓦的提升 , 电流会比原来稍微大一点 , 也没有大到需要我们去更改线缆的尺寸 , 逆变器电流可能要稍微高一点 , 基本上大部分市场主要逆变器也都能够兼容 。 我们认为在绝大部分项目上需要做很小的调整 , 就可以实现在系统层面P型往N型切换 。
问:新产品Tiger Neo系列晶科是怎样规划的 , 今年是否会推出新的产品 , 比如针对整县分布式推出小版型 。
我们的Tiger Neo本来在组件层面分为很多款不同的版型 , 有54、60、72、78 , 这些产品有的是针对大型地面电站 , 有的是针对户用 。 我们针对各个应用场景都有特定的组件产品 , 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 54片最高430瓦 , 是海外分销市场最畅旺的一款 , 60片470-480W , 目标工商业屋顶或者农村平屋顶 , 规整一点的屋顶 , 72片570W是地面电站经典版型 , 78片特别78片双面是极致版型 , 搭配跟踪支架 , IRR能做到非常好 , 是记录电价的创造者 。
问:相对于传统的BIPV , 晶科的BIPV经济性有哪些优势 , 晶科的BIPV和传统的BIPV运维成本对比情况怎么样?
除了我们的Tiger Neo之外 , 晶科对于BIPV也投入了非常大的资源 , 也是未来的重要战略之一 。
关于我们的BIPV情况是这样:结合国家双碳 , 建筑行业通过装配式BIPV是极有可能提前达成双碳目标的 , 与常规的传统BIPV区别主要是看应用场景 , BIPV来讲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 , 一种是幕墙 , 另一种是工商业或者是公共建筑等 。 对于常规的幕墙形式 , 一方面每个建筑设计师对设计来讲有其独特的思路 , 对于本身幕墙产品方面的标准化来讲 , 目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 偏定制化 。 另一方面 , 关于我们的一些建材包括幕墙门窗的标准、门窗的尺寸标准尚未统一 , 对于幕墙现阶段讲经济性可能仍需要时间 。 关于幕墙BIPV的标准化我们将持续关注动态并研究 。
这里我们重点讲关于工商业或者公共建筑中 , BIPV如何达成经济性 。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彩钢瓦BIPV的形式 , 在满足经济性的同时 , 如何推这款产品 。
这里涉及的经济模式稍微有一点差别 , 我们在规划产品的时候有考量过 , 传统的BIPV形式 , 即通过彩钢瓦屋顶加装组件 , 对比搭配一体式装配式方案 , 经过经济性的比较 , 主要是差异点会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屋顶的面积 , 由于我们本身的产品效率会更高一点 , 使用现有的彩钢瓦BIPV , 所需面积会更小 。 另外对比传统BIPV , 整个会有更高的有效安装面积 , 包括我们的窄边设计 , 可以做踩踏 , 无需设计检修通道 。 还有我们的无铝边框设计 , 不易积灰 , 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后续的运维成本 。 之前我们测算过 , 一个常规的BIPV可能在前期会稍微少投资一点 , 但按我们全生命周期来看 , 后端的成本会影响非常多 , 包括发电表现 , 使用寿命 , 以及运维成本等 。 另外 , 结合不同的场景模式 , 其实都可以去做参考 , 我们的BIPV是结合特定场景 , 未来的市场情况是非常大的 。
除此之外 , 我们可以再去考虑优化成本 , 要把新增市场 , 以及未来的存量市场渗透率都有所提高 , 在经济性方面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
传统的BIPV在已有的彩钢瓦上做安装组件 , 传统的彩钢瓦生命使用寿命是10-12年 , 跟我们组件的使用寿命没有完全的匹配 。 我们推出的一体式彩钢瓦BIPV , 对整体使用寿命最高可以承诺30年 , 这是承诺给业主 , 或者需求方整个周期内的经济收益 。
问:可靠性方面 , 晶科的BIPV跟传统的BIPV有什么差别?
这是我们BIPV最大的亮点 。 我认为BIPV的亮点不在于效率 , BIPV这块一体化产品 , 跟传统的BIPV产品和传统组件最大的亮点 , 就是可靠性问题 。
我们的彩钢瓦市场 , 或者特定市场 , 有两个市场:一个是存量市场 , 本身就已经有彩钢瓦在上面 , 或者已经使用若干年了;第二个市场 , 所谓新增市场是新建的彩钢瓦屋顶 , 或者新建的厂房屋顶 。 对于前面的存量市场来讲已经用了若干年 , 可是彩钢瓦传统寿命是10-12年 , 也就是说你减去10-12年 , 配上组件 , 比如说我彩钢瓦用了5年 , 现在有意向装光伏 , 用传统组件铺上去 , 铺上去以后7年那彩钢瓦就得更换 , 就表示上面的组件得拆下来 , 拆下来以后可能这批组件只能重新回收利用 。 原则上你的组件25年是用不到的 , 只能用7年 。
对于新增市场 , 大家会测算 , 新建一个厂房到底是先铺彩钢瓦上去再加传统组件好 , 还是直接用一体化的?同样一个问题 , 先铺一个彩钢瓦也只能用12年 , 你的组件有效利用率也是1/2 , 但是我们这款产品就是保证用30年 , 这30年里不需要更换屋顶 , 这是这款产品最大的优势 。
?
?
— END —
推荐阅读
- Find|OPPO Find X5系列领衔OPPO春季新品发布会,多款重磅产品亮相
- oppo|OPPO Find X5系列领衔OPPO春季新品发布会 多款重磅产品亮相
- 产品|轻薄本也要“全聚德”!第12代酷睿P和U处理器本本3月将上市
- 玩家|索尼公开PSVR2头显的设计方案,并发布了一组产品图
- 网络应用|巨资收购Five9未果 Zoom推新款呼叫中心产品
- 产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潜力巨大
- 操作系统|英特尔推出 12 代酷睿移动处理器 U / P 系列,首批产品 3 月上市
- 产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高质量数据产品的作用居然这么大!
- 产品|友商“折叠”开道,折叠iPhone为何总是“跳票”?
- 霸主|挑战霸主Tiktok,Meta在全球发布短视频产品Re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