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外星智能,他们在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如果微波雷达存在 , 它们的存在并没有显而易见 。 这本身就表明III型和可能II型文明充其量是极其罕见的 。 然而 , 我们没有与微波雷达取得联系的可能原因有很多 。 首先 , 可能只有很少 。 其次 , 可能有许多微波雷达 , 但它们可能会在我们尚未全面探索的光学或近红外范围内发送信息 。 第三 , 可能有微波雷达 , 但它们可能对交流不感兴趣 , 并选择将自己隐藏起来 。 这更具推测性 , 因为它取决于微波雷达的文化方面 。 从目前的搜索来看 , 缺乏联系向我们表明 , 传输是微弱的或断断续续的信号 。 检测微波雷达消息需要时间和精力 , 寻找外星智慧是一个充满不可估量的业务 , 对不可能的问题有不可知的答案 。
【?寻找外星智能,他们在哪?】
然而 , 我们可以对物理学的一些近乎确定性感到欣慰 。 例如 , 超光速旅行似乎没有希望 , 因此微波雷达的实际访问不太可能 。 即使使用最高效的推进系统 , 在20年内到达10光年的恒星所需的能量也相当于目前世界1000年的消耗量 。 这种能量消耗几乎不会阻止III型微波雷达 , 但即便如此 , 广播比个人露面更有意义 。 有人建议 , 微波雷达可能会在太空探测器中用自我复制的机器填充太空 。 这将允许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内对大片空间区域进行殖民化 , 但它似乎比通过电磁辐射进行通信要复杂得多 。 而我们自己呢?人们只能推测与微波雷达接触会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 但是 , 简单地了解微波雷达的存在无疑会对我们与宇宙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 因为毫无疑问 , 这将是检测微波雷达的持续失败 , 因为这将证实我们的独特性 。
寻找外星智慧以短波长传输信号具有优势 , 这解释了人们对光学寻找外星智慧的兴趣 , 其中搜索是在比无线电波长短得多的光学波长上进行的 。 在寻找外星智慧中 , 接收器本底噪声非常低 , 从而提高了接收器灵敏度 。 对于传输 , 很容易证明1-在光学范围内工作的米望远镜可以产生一亿倍于100米射电望远镜在50厘米处工作的有效辐射功率 。 此外 , 光学或红外线中的系统效应应小于无线电波长区域 , 并且由于带宽更大 , 信息传输速率更快 。 光学范围内的过滤器的选择性不如无线电范围内的过滤器 , 但一个优点是微波雷达可以使用纳秒脉冲发送信息 , 这些脉冲被设计成看起来是人造的 , 因此可以与自然的电磁辐射源区分开来 。
寻找外星智慧的支持者还根据星际介质的特性提出了一个论点 。 星际介质中的电离云对光的散射和吸收远少于无线电信号 。 然而 , 光学或红外信号会被星际云中的尘埃吸收 。 寻找外星智慧的目标是根据可见光或近红外测量选择的 , 因此不会受到干预材料的影响 。 因此星际云对光学或近红外通信的整体影响较小 。
寻找外星智慧在有效辐射功率方面的优势 , 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微波雷达可以使用激光通过窄带滤光片照亮1米光学望远镜 。 然后 , 微波雷达可以产生持续一微秒或更短的短脉冲 。 这将产生比太阳亮30万倍的闪光 , 即使没有光学过滤 , 闪光灯的亮度仍然是太阳的30倍 , 如果望远镜的直径增加到10米 , 这个系数将上升到3000 , 就像凯克望远镜一样 。 由于脉冲长度短 , 在传统的光学测量中不会发现此类寻找外星智慧信号 。
推荐阅读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也许能够通过空气污染来探测其他外星文明
- 中国天眼曾重复接收1600次信号,中科院院士认为,也许真有外星人
- 南极有一块巨大物体,科学家:是外星之物!
- 1981年苏联宇航员:空间站邂逅外星人3小时,揭示奥秘超人类认知
- 外星人之谜:是幻想?是谎言?你相信外星人的存在吗?
- ?关于外星生物热合成器的栖息地的介绍
- 科学家:高颜值=更强的免疫力!光明正大去寻找帅哥美女吧
- 人工智能还能这样玩?DNA测序时间大幅缩短
- 量化简史(从公式到人工智能)
- ?寻找外星生物,要先了解热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