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57年 , 一名13岁的男孩感染了麻风病 。
事实上 , 男孩并不是家里第一位感染麻风病的成员 , 在他之前 , 他的姐姐已经感染了麻风病 , 而他也是被姐姐感染的 。
在当时 , 麻风病是一种饱受人们歧视的疾病 , 人们会将麻风病人当作瘟神对待 , 平时看到都会躲着走 , 见面也不会打招呼 。
不仅仅是麻风病人遭受冷眼 , 就连麻风病的家人也备受歧视 , 他们的孩子会被称为“过风仔” , 家人稍微有点头痛发烧就被怀疑是麻风 , 找工作时别人听到家里人有麻风病也会直接拒绝 。 就连去井边打水 , 都被认为是污染水源 。
男孩患病之后 , 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 家人没钱医治他的病 , 又担心自己被传染 , 于是狠心将他赶出家门 , 任由他自生自灭 。
男孩在当时没有任何求生能力 , 只好沿街乞讨 , 一路讨饭到了南昌 。 之后被好心人送进了医院 。
新中国成立之后 , 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麻风防治所 , 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麻风村” , 1960年 , 当地麻风村建好之后 , 男孩成为了麻风村的第一批住客 , 从此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里 。 不是他不想离开这里 , 而是根本无法离开 。
麻风村麻风村 ,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村寨名字 , 而是因为生活着大量的麻风病人村子的统称 。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与弥漫型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 这种传染病在感染初期症状并不明显 , 甚至不会出现症状 , 潜伏期长达5-20年 。 发病后即便是被治愈 , 也会造成四肢残疾 , 口歪眼斜等严重后遗症 。
麻风病在人类世界中流传已久 , 我国秦朝时就有麻风病的描写 。 只是在过去几千年来 , 全球都找不到治疗麻风病的特效药 , 也使得麻风病从未在人类世界中消失 。
新中国成立时 , 统计发现全国大约有50多万麻风病人 , 身体的疾病折磨着麻风病人 , 周围人的冷漠和孤立、家人的抛弃等也在折磨着麻风病人 。
为了帮助麻风病人 , 我国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专门隔离和收容麻风病人的防治所 , 而这些也就是“麻风村”的前身 。
麻风村是有医生的 , 对麻风病人也有帮扶政策 , 比如:即便是现如今麻风村里没有麻风病 , 但麻风病休养员仍旧每个月可以拿到政府给的生活费 。
为了避免麻风病的传播 , 麻风村一般都建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 , 交通不便 。 一般情况下 , 患者不被允许外出 , 想要外出需要请假 。 不过他们的亲人可以前来这里探望他们 , 只不过也有许多患者的家人担心被传染 , 不敢踏进麻风村一步 。
亲人的冷漠 , 以及社会的排斥 , 让很多麻风病人看不到希望 。 尤其是一些发病较晚的麻风病人 , 在发病前他们拥有正常人的人生 , 有的是老师 , 有的有公职 , 患病后只能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灾星” , 巨大的人生落差会让很多人无法继续走下去 , 最终走向主动死亡的道路 。
在1955年左右 , 一种针对麻风病的特效药氨苯砜问世 , 给麻风病人带来了希望 。 在上个世纪80年代 , 我国引入了氨苯砜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法 , 大量的麻风病人被治愈 。
有些症状较轻的麻风病人被治愈后重新回归社会 , 被自己原来的家庭所接纳 。
但还有许多人因为麻风病而四肢残缺 , 面部被毁容 。 残缺的身体 , 再加上麻风病人的身份让他们在外界饱受歧视 , 即便外出也难以谋生 。
麻风患者魏夫明在1961年检查出麻风病 , 村里人见了都躲着走 , 将他当作瘟神 。 后来进了麻风村 , 治愈之后回家 , 但家人却让他在离村子很远的地方居住 , 村民也不愿意和他打招呼 。 被社会抛弃的他 , 只好再次回到麻风村 。
还有的人因为“躲了几十年 , 怕惯了” , 不敢外出 , 甚至都不会出村 , 不会与邻村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