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俄乌战火里的芯片断供危机
今天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 , 乌克兰全境将进入战时状态 。今天一早 , 普京发表电视讲话 , 宣布采取军事行动 。随后 , 乌克兰多地响起防空警报 , 有乌克兰网友在家拍摄到俄战机出现 。据美媒报道 , 俄罗斯装甲车辆已进入乌克兰 , 且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港口地区敖德萨等多地发生爆炸 。
 
文章图片 
在全球缺芯问题仍未解决的当下 , 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或许会加剧供应问题 。目前 , 乌克兰是全球氖气等稀有气体的供应大国 , 而俄罗斯则是钯、镍、铝等金属材料的输出大国 。
氖气和氪气等稀有气体是半导体光刻环节中必需的材料 , 钯则可以用于某些封装工艺 。此前2015年乌克兰危机时 , 氖气价格就曾暴涨20倍 , 造成供应链危机 。本次 , 俄乌两国的冲突或许同样会造成相关材料短缺、涨价 , 影响全球半导体产能 。
针对俄乌冲突可能引发的稀有气体、钯等材料短缺问题 , 英特尔、SK海力士、美光等芯片巨头以及光刻机龙头ASML分别回应了预估的影响 。
一、多种稀有气体和金属钯或面临供应危机 , 美国90%以上氖气来自乌克兰
2月1日 , 美国电子材料咨询公司Techcet发布报告称 , 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威胁 , 如全氟丁二烯、氖气、钯等用于芯片生产的材料可能面临中断 。
该报告指出 , 在美国 , 几乎所有供应商使用的氖气都来自于乌克兰和俄罗斯 。在供应链中 , 氖气是俄罗斯钢铁制造的副产品 , 而一家专业的乌克兰公司采购这种氖气并进行提纯 。
 
文章图片 
此外 , 俄罗斯也是主要的钯(Pd)供应国家之一 , 这种金属材料在某些封装工艺可以用作电镀材料 , 也可以用于传感器、内存等产品 。
据Techcet估计 , 美国90%以上的半导体级氖气来自乌克兰 , 35%的钯来自俄罗斯 。
一家芯片制造公司的知情人士称 , 该公司一直在调查氖气和其他气体的供应情况 。他认为即使乌克兰爆发冲突 , 氖气的供应不会被切断 , 但其价格将会提升 。
在2015年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时候 , 市场上的氖气价格就暴涨了20倍以上 , 每50升的价格达25000美元 。
据报道 , 经历过价格飙升后 , 半导体业界已经优化了制造工艺 , 减少了氖气的使用量 , 但氖气仍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气体材料 。
除了氖气 , 乌克兰也供应全球约40%氪气和30%的氙气 , 前者可用于KrF光刻工艺 , 后者则用于半导体刻蚀环节 。光刻和刻蚀是半导体制造中两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工序 , 用于相关工序的光刻设备和刻蚀设备分别占所有设备成本的21%和20% , EUV光刻机更是直接影响先进制程芯片的制造 。
过去一年 , 特种气体的价格已经走高 , 氖气价格从每立方米600元左右上涨到了目前的1700元左右 , 氪气的市场均价则从1万元左右涨到了3万元左右 。
二、多家厂商称供应多元化 , ASML只有20%氖气来自乌克兰
针对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紧张关系 , 英特尔、SK海力士、美光、ASML等厂商都对外宣称 , 可能发生的稀有气体和钯等材料短缺对于各自的产品生产影响较小 。
英特尔公司发言人William Moss称 , 英特尔预计氖气的供应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
在此前韩国的“半导体投资振兴会议”期间 , SK海力士社长兼CEO李锡熙提到 , SK海力士已提前做好准备 , 有较充裕的材料储备 , 乌克兰相关风险对业务无影响 。
2月15日 , 美国存储厂商美光官网称 , 其对惰性气体的采购较为多元化 , 氖气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亚洲的各种供应商 。
本周二 , 美光CEO Sanjay Mehrotra在接受采访时称:“对于美光来说 , 我们的确有一小部分惰性气体的供应来自乌克兰 , 但我们目前已经储备有大量库存 , 更重要的是 , 我们存在多个供应源 。”他补充道 , 至少根据目前的分析 , 美光相信其惰性气体供应链处于合理状态 。
昨日 , 据路透社报道 , ASML正在考虑工厂使用的氖气替代来源 , 以防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切断供应 。ASML的发言人称 , 尽管乌克兰是世界上最大的氖气生产国家 , 但ASML使用的气体中 , 只有20%不到来自该国 。
此前 , 因为用于半导体生产的电子特种气体品质要求较高 , 在这一领域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和材料认证壁垒 。如果氖气等特种气体供应收紧 , 国产芯片制造厂商或将引入国产气体材料 , 降低行业壁垒 。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 目前华特气体、凯美特气等国产光刻气体厂商可能会受益于这一变化 , 相关材料的国产化进度也有望提升 。
 
文章图片 
截至2月24日A股收盘 , 华特气体报81.36元/股 , 涨幅4.64% , 总市值达97亿元 。凯美特气报16.67元/股 , 涨幅0.3% , 总市值103亿元 。
三、多国对俄进行制裁 , 美管制方案或参考对华为制裁
除了可能的材料短缺 , 美国、英国、欧盟和日本等都对俄罗斯采取制裁措施 , 或在全球缺芯的影响下加剧俄罗斯的芯片供应问题 。
在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爆发后 , 当地24日凌晨 , 欧盟对俄一系列制裁措施被正式公布在欧盟官方公报上 , 意味着制裁已经生效 。在声明中 , 欧盟称已准备好随时根据局势进一步发展采取更多措施 。
除了欧盟 , 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考虑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 其中半导体是一个重要的制裁领域 。
据路透社报道 , 美国拜登政府可能会对俄罗斯采取出口管制措施 , 从消费电子产品到半导体和飞机零部件将都在管制范围内 。一位美国高级政府官员透露 , 美国已与很多国家准备好实施这些出口管制措施 。
值得注意的是 ,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方案还可能借鉴其对华为的制裁 , 将扩大规则范围 , 要求使用美国工具在海外制造技术的公司在将产品运往俄罗斯之前必须获得美国许可证 。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Peter Harrell上个月在演讲中提到制裁主要针对俄罗斯的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 , 并非针对俄罗斯人民进行攻击 。
而据日媒报道 , 日本政府也考虑对俄罗斯芯片、AI、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进行出口管制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3日宣布 , 针对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 日本将停止发放相关人员签证并冻结资产、禁止两个“共和国”与日本的进出口 , 并禁止俄罗斯政府在日本发行、流通新的主权债券 。
此外 , 中国台湾方面也可能会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据台媒《自由时报》报道 , “基于美日战略合作 , 台湾拟对俄罗斯祭半导体制裁 。”对此 , 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23日回应称 , “会依照参与国际条约及贸易管制的作为” , 修改相关管制措施 。同时 , 该部门已盘点半导体产业现况 , 认为“对目前供应链不会产生影响” 。
结语:材料来源多元化 , 或不会对供应造成明显影响
当前全球缺芯还未缓解 ,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地缘冲突可能会造成稀有气体等和钯等金属材料的短缺 , 进一步加剧芯片供应问题 。
不过 , 从英特尔、美光、SK海力士、ASML等行业龙头的回应来看 , 其对于可能发生的相关材料短缺已有准备 , 供应较为多元 , 暂时不会对芯片生产造成影响 。
访问:
【硬件|俄乌战火里的芯片断供危机】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
- 社交|俄乌战争成Facebook假新闻话题 热门视频竟是游戏画面
 - 硬件|贝尔金发布全新 12 接口 CONNECT Pro 雷雳 4 扩展坞
 - 硬件|月产能三万片晶圆 联电将在新加坡设22/28纳米新厂
 - 硬件|KIOXIA率先推出支持MIPI M-PHY v5.0的下一代UFS嵌入式闪存设备
 - 硬件|OPPO Pad 评测:硬件无短板,系统还算第一梯队吗?
 - 硬件|步履维艰,俄内务部国产芯片服务器招标未果
 - IT|TrendForce:预估2022年新能源汽车将突破1000万辆 但俄乌冲突添变量
 - 硬件|你被电梯里的教育智能硬件“种草”了吗
 - 硬件|测试发现部分NVMe SSD的掉电数据保护功能让人失望
 - 硬件|俄乌战争令芯片供应雪上加霜?台积电、英特尔、三星这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