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解锁虚拟制片 上海科技影都再添高技术含量工业王牌

■采访人员 王彦
坐标上海松江区玉树路1555号 , 上海科技影都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1号棚已在春节前建成首个数字LED虚拟摄影棚 , 完成调试后于2月22日起对外开放展示 。 新棚带来的技术革新是显见的 。 有了数字LED环幕与数字虚拟引擎技术 , 2000平方米的影棚成了虚拟片场;而随着虚拟影棚3.0版技术落地运用 , 解锁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虚拟制片 , 更为加快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上海增添一张高技术含量的影视工业王牌 。
1号棚投入运营后 , 今年4月 , 一墙之隔的2号棚也将落成 。 届时 , 两个2000平方米的摄影棚内 , 从虚拟片场到XR直幕棚 , 能满足片方从数字置景到实景搭建的一站式需求 。 在项目方、华策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运营公司总经理郗岳看来 , “影棚占地较小、效果逼真 , 与上海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科创中心建设高度适配 , 能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电竞、综艺、广告、短视频、直播等多个领域” 。
连续三天 , 已有约20批次同行来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实地探访 。 从国内公司到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前索尼影业特效总监、首席技术官雅克·斯卓威斯 , 不少人表达了强烈意向 , 希望与上海共同参与到全球影视工业的这场颠覆性变革之中——不仅是疫情期间能实现工业化制片流程的高效解决方案 , 也不仅是上海区别于传统大型外景基地的独属科技优势 , 随着技术完善 , 它更属于未来跑道 。
绿幕变LED巨幕 , 拍摄更高效、更安全、更成本可控
在上海拍摄杨根思用生命保住阵地的英雄事迹 , 可行吗?可行 。 需要绿幕抠像才能营造炮火连天的场景吗?不需要 。 个中奥秘就在虚拟制片 。
支持无尽时空边拍边预览 ,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1号棚凭借的 , 只是一块LED大屏与一套数字虚拟引擎技术后台 。 软硬件无间合作 , 虚拟场景制作、现场拍摄、简单后期调色 , 三步就能实现天涯海角、突破次元的画面效果 。
现场演示中 , 营救人员穿过碎石进入山洞搜救 , 在他身后 , 日光从洞口透进 , 杂草随风 , 汽车残骸提示着这里曾发生的事故;几秒后 , 他来到不见天光、乱石嶙峋的山洞背面继续执行任务——监视器里迥异的场景 , 在现场不过是LED屏幕的一键切换 。 被LED大屏“包裹”的便是1号棚本周男主角高泽群 。 这位毕业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又在英国获得戏剧学士学位的年轻演员认为 , 相比传统绿幕 , LED虚拟拍摄营造出了实实在在的影像 , 演员能身临其境地沉浸、投入角色 。
在业界估算中 , LED虚拟制片能大幅缩减时间和经费成本 。 其中 , 场景搭建成本最高可省95% , 后期视觉特效成本降低50% , 拍摄工期能减少33%至66% 。
为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团队来自却月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副总经理金婧详解数据推算的由来:剧组无需等待后期 , 现场拍摄所见即所得;无需担心因绿幕抠不干净 , 产生穿帮镜头;无需花费大量置景成本 , 虚拟拍摄的爆炸、战争场面还能一键复原;导演不用为了一个镜头等待日落 , 随时可以通过后台操作改变天气情况 , 并让拍摄场景始终定格在剧组想要的样子 。 各工种因为有了一致的肉眼可见的视效 , 消除制作盲区、沟通障碍;片方也不用因为一场车戏而费尽心力协调封路拍摄的诸多事宜 , 影棚中就能完成包括车戏在内的诸多移动场景 , 甚至车窗上还能看到天空和街景的真实反射……她用“更高效、更安全、更成本可控”归纳数字LED虚拟摄影系统带来的优势 。 高效得益于效果前置;安全性尤为适用爆破、战争场景;而突破了国家地区、时空限制、气候与季节规律 , 无疑为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目前 , 1号棚内的LED大屏长20米、高5.5米、约120°;现成的场景库约有300种选择 。 郗岳介绍说 , 实际执行时 , 影棚能根据制片方需求提供扩容的服务 , “大屏可以无限扩充 , 也能增加天屏 , 甚至铺满影棚 , 场景库也能通过定制持续丰富” 。 一言蔽之 , 古埃及或摩登都市 , 科幻片里的异世界或最熟悉的居家生活 , 都能在影棚里完成拍摄 , 实现电影级的光影质感 。
扬州鹤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有望带着院线电影《杨根思》(暂命名)成为新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 2月22日即LED虚拟摄影棚开放展示的第一天 , 该片主创团队便集体赶来 。 现场试戏后 , 导演农京早当即表示出强烈合作意愿 , “有了这套国际领先的影视解决方案 , 我们能把戏拍得更漂亮” 。 这名此前执导过纪录片《长征》和《强军》的导演 , 打算回去后与编剧商量进一步修改《杨根思》的分镜剧本 , “原本受限于客观条件 , 一些场景我们只能忍痛割爱 。 现在有了技术加持 , 更多震撼的敌机轰炸、战争戏、爆破场面都能拍出来了” 。 不久后 , 剧组将在车墩实景拍摄少年杨根思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做童工的苦难经历 , 在10公里外的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1号棚 , 创制他在战场上一次次捍卫阵地的英雄事迹 。 片方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却月数字科技可能会提前进入场景设计 , 助视效与剧本更契合 , 实际拍摄中 , 技术人员也会提供现场支持 。
影棚一小步 , 有望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向着未来“多走几步”
在结束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1号棚的参观后 , 曾与卡梅隆合作的视效大师雅克·斯卓威斯总结此行 , “I can't wait to get my hands dirty” , 他迫不及待想要投身一桩实际案例来参与上海尝新的这一步 。 事实上 , 在LED虚拟拍摄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 , 一个成功的实操案例 , 对上海科技影都乃至中国影视工业发展都会产生积极意义 。
对于新建成的这座影棚 , 硬件方面 , 由深圳秀狐科技提供的LED大屏 , 能支持120fps高速拍摄 , 技术上可达全球最高标准的电影级LED拍摄;软件方面 , 却月数字科技也会根据片方需求定制服务 , 将“脑洞”兑现成可视的场景主题 。 但一块能提供真实物理光感的LED巨幕 , 依然只是背后技术的冰山一角 , 要将传统拍摄与前沿的实时渲染技术彻底融合 , 是横跨了编程算法、工业控制、机械制造等多领域而建立的精确化控制的影视生产流程 。 这些都意味着 , 国内要真正推广普及开LED虚拟拍摄 , 还得迈过多重门槛 。 技术的大有可为 , 依赖于理念、人才、规则、实践的共同支撑 。
比如在金婧看来 ,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 , 数字资产的开发制作和版权认定 , 目前尚处于各项规则条款相对模糊、各主体理念有待更新的阶段 。 她以实际案例阐明数字虚拟拍摄的应有场景远不止影视 , “我们为英雄联盟的国内高校总决赛制作过宣传片 , 民乐大师方锦龙与游戏场景融为一体时 , 满屏弹幕在飘‘双厨狂喜’;我们受宁波天一阁之托 , 用数字虚拟拍摄方案将400多岁藏书楼的每个角落都悉心存档 , 用技术来兼顾文物保护与推广传承” 。 如果未来 , 更多地标建筑、历史保护建筑等 , 都依法依规有了数字资产的版权认定和使用办法 , 那么虚拟片场将把剧组带去更多“真实”场景 。
【长三角|解锁虚拟制片 上海科技影都再添高技术含量工业王牌】也恰是基于这一点 , 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早早布局了影视产业教育、虚拟拍摄、华策版权交易平台、数字资产(含虚拟人物)研发制作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 。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 , 目前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主体建筑已封顶;影视中心西区地块的两座3000平方米、两座1000平方米高科技影棚也在加紧建设中 , 预计明年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 待各方逐步入驻 , 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将初露峥嵘 , 服务并影响着上海科技影都集聚的近7000家影视企业及工作室 。
有理由期待 , 背靠G60科创走廊、依托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 一个数字LED虚拟摄影棚的一小步 , 能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向着未来“多走几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