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1年 , 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约2.79万亿元 , 比上年增长14.2% , 全社会研发投入与GDP之比为2.44% 。 其中 , 基础研究经费比上年增长15.6% , 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为6.09% 。
就基础研究方面的相关情况 , 在在2月25日上午国新办就科技创新有关进展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 ,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首先表示 , 基础不牢 , 地动山摇 , 我们不能做地动山摇的事情 。
他谈到 , 就基础研究本身来讲 , 是整个科技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必须要加强 。 “尤其中国的科技在发展 , 越往前走越进入到知识边界的拓展、技术边界的拓展、成果原理和应用原理的追寻这个阶段 。 到了这个层面 , 基础研究做得越好 , 我们在科技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就越强 。 ”
从工作上来讲 , 王志刚表示 ,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 。 基础研究不再是个体的事情 , 而是作为国家战略、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就要有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
二是要加大投入 。 这几年国家整个科技投入在加大 , 特别是过去一年 , 在增长的过程中 , 基础研究经费的增加速度更快一些 。
三是基础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 要尊重这个特点和规律 。
四是要围绕人加强基础研究 。 基础研究很多是研究方法、研究路径 , 有不确定性 , 成功率不高 , 时间比较长 。 “所以什么样的人能搞基础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 , 有学术功底 。 ”
五是要真正能提出基础研究问题 , 这个问题是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 , 以及从哪个角度来提问题 。
最后 , 我们要加强服务 , 改进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评价 , 基础研究的评价要有别于其他一些科研活动 。
在具体的研究内容上 , 王志刚表示 , 主要聚焦前沿探索 , 把未知变为已知 , 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 , 这是基础研究要做的 , 包括拓展人的知识边疆 , 以及探索相关研究方法 。 “有时候一项科技成果出来了 , 不仅仅是一篇论文或者一项转化 , 真正留下来的是它的方法论 。 ”他认为 , 对于科研来讲 , 多少年可能就是一种方法 , 所以方法论的生命力更长 。 同时 , 对研究本身来讲 , 既要讲逻辑性 , 也要讲实证性 , 这两者要并重 。
王志刚还提及一点 , 有时候答案不是关键 , 问题是关键 。 “对于基础研究而言 , 重要的是 , 选择的问题是不是真正重要的基础研究的问题 。 在问题的选择上 , 可以从人类自由探索的好奇心来提出 , 也可以从一些重大工程提出 。 ”
他认为 , 现在有很多技术不过关 , 实际上还是基础研究不过关 , 所以研究工作要往前走一步 , 要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 这就是基础研究要承担的任务 。
而在基础研究的评价上 , 王志刚认为 , 既要看创新成果 , 包括发现规律 , 也要看形成这些成果的应用价值等方面 。
他表示 , 下一步 , 将不断去完善基础研究的体系和顶层设计 , 不断探索支持基础研究的方法手段 , 真正把握住基础研究规律性 , 持之以恒加大投入 。 “因为研究工作越往前期 , 越是具有不确定性 , 越是要把政府的投入用好 。 另外要看到 , 基础研究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对产业发展、对于国家安全等方方面面 , 它的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都非常大 。 ”王志刚强调 , 历史上几次工业革命都是因为基础研究的突破而发生 。
【规律|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支持一批愿意献身于科学的人从事基础研究】王志刚最后总结道 , 要支持一批有科学精神、有科学操守、愿意献身于科学的人 , 来从事这种安安静静、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 。
推荐阅读
- 攻关|科技部:加快新冠药物疫苗研发力度,加强癌症等重大慢病攻关
- 合作区|科技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十
- 疫苗|科技部:首款中和抗体新冠药物研发进展顺利,多个小分子药物进入临床三期
- 路还|双碳问题何解?科技部部长:和过去200多年一样面向科学
- 全球|科技部:粤港澳大湾区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 国家|科技部:创新不问出身,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 创新型|科技部:落实和推广中关村自创区先行先试政策
- 政府|科技部:企业要真正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政府要营造更好的环境
- 设计|科技部: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应参与进来
- 投入使用|科技部:我国获批I类新药从5个增至75个, 一批国产高端医疗器械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