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温度来自太阳能量,5500℃,为何地日之间的宇宙却十分冰冷?


地球温度来自太阳能量,5500℃,为何地日之间的宇宙却十分冰冷?


文章图片


地球温度来自太阳能量,5500℃,为何地日之间的宇宙却十分冰冷?


文章图片


地球温度来自太阳能量,5500℃,为何地日之间的宇宙却十分冰冷?


文章图片


地球温度来自太阳能量,5500℃,为何地日之间的宇宙却十分冰冷?


综述:地球上的气候系统能量主要来源就是来自太阳 , 它内部的各种活动驱动着地球气候的变化 , 就像是当太阳黑子活动变少后 , 地球降雨也会随之减少 , 还有像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 , 更是完全依靠太阳活动周期长短的变化 。

在学界大部分人都认同是“太阳活动—太阳辐射—气候变化”这一物理机制影响的地球温度变化 , 当然中间会受到云层吸收等干扰因素造成一定的影响 , 当地球可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出现变化后 , 自然温度也就会出现差异 。
借助如今的科技水平 , 科学家了解到太阳表面的温度高达5500摄氏度 , 其内核更是恐怖 , 达到了1500万摄氏度 , 太阳内部通过核聚变的方式不断的释放出光和热 , 强大的能量可以在宇宙空间内传递至1.5亿公里外的地球之上 , 温暖了地球 。

但这其中有一点令人十分不解 , 按理说应该与太阳越接近的地方越热 , 像是夏季的地球十分温暖 , 而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的太空区域 , 也就是比地球更接近太阳的地方 , 反而是接近绝对零度 。 难道太阳可以隔空加热地球?这其中有什么原理呢?
地球为何会产生温度?太阳 , 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99.86%的最大天体 , 极大的质量使它拥有极大的引力 , 从而使核心温度与压强也极其巨大 , 太阳内核具有1500万摄氏度以及200多万的标准压强 。
在如此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 电子可以获取足够的能量 , 它可轻易逃脱原子核的束缚 , 在太阳内部产生等离子态 。

加上高温的推动 , 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 , 又慢慢形成了氦原子核 , 哪怕损失的部分也可以转化成能量 , 逐渐向宇宙空间内散发 。
在太阳的内部 , 大约具有一个直径达到了30多万千米的区域进行着核聚变反应 , 这一反应产生的热量会通过辐射与对流传导等方式传递到表面 , 这也就形成了“阳光” , 也使它表面的温度具有5500摄氏度 。
其实太阳光真正意义上就是太阳辐射 。

据相关研究人员推测 , 虽然说太阳辐射仅需8分20秒就可传递到地球 , 但这种辐射从太阳内核处到太阳表面却需要耗费14万年的时间 。 而我们地球上的光热能源 , 主要就是源自于它 。
就像我们上文中提到的那样 , 如果按照太阳光影响地球变热的理论来看 , 按理说应该是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那些距离太阳更近的区域更热才对 , 如果说比地球距离更远而变得十分寒冷很容易理解 , 那为何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近的太空中也是十分冰冷的呢?
太阳“晒热”了地球 , 为何晒不热太空?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摄氏度 , 但位于地日之间的宇宙空间内却是恐怖的-270.45摄氏度 , 这一温度已经与绝对零度相差无几 。

也就是说 , 太阳能量似乎绕过了与地球之间的所有物质 , 直接传递到了地球上?
很显然 , 从光的传播原理来看 ,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 因为辐射的传播也可以不需要介质 , 在真空环境中往往以光速传播 。
其实想要了解这一问题 , 我们需要先了解温度的本质 。
宇宙中的粒子“随处乱跑” , 而分子的活跃程度就决定了摩擦力的大小 , 进一步就决定了产生热量的高低 。
所谓的温度 , 是足够多粒子发生剧烈运动后所造成的现象 , 也或是说所造成的结果 。

当分子越活跃时 , 造成的温度也就越高 , 所以当分子相对静止后 , 也就不会产生任何热量 , 自然是接近零度的状态了 。
根据研究学者的发现 , 在太空环境内 , 平均每立方米都难以找到一个氢原子 , 因此无论太阳如何像那里输送能量 , 无论输送再多的能量 , 也无法转化为热量 。
太空环境是一个物质密度低、压强低、缺乏分子以及缺乏原子等粒子的状态 , 它无法吸收太阳辐射能量 , 也无法产生粒子运动摩擦 , 因此自然也就无法产生温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