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是“买南北”?10岁小孩一语道破( 二 )


而东西和阴阳五行挂钩的另一种解释 , 则是和四季更迭有一定的关系 。
众所周知 , 古代还有个类似于“东西”的说法 , 叫做“春秋” 。
“春秋”原本含义指的是“春季”和“秋季” , 但后来统称为指代“一年”的时间 。
原因在于春天代表万物之始 , 而秋天代表万物凋零 。

在阴阳五行中 , 代表春 , 秋代表西 , 所以既然叫四季为春秋 , 那么叫万物为“东西”也能说得通 。
从这里可以看出 , 古人受阴阳五行的文化影响很大 。
但是阴阳五行的文化 , 还是源于古人对自然的规律研究而成的 。
确实 , 有另一个解释“东西”指代“物品”的版本 , 就和大自然的规律有着既定关系 。

版本二:受自然环境影响所致 , 山河日月都是形成的原因远古时期 , 人类对事物的一切认知都源于自然 , 其中就包括了最基本的昼夜更替、日月轮换 。
古人发现 , 太阳和月亮都是从东边升起 , 西边落下 。
这是最早的一个事物的概念 , 所以“东”和“西”就成为了万物的起源 , 自然就用“东西”指代“物品”了 。
除此之外 , 中国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东西”这一说法的起源 。

如果发现一个规律 , 那便是中国的两条大川河流——黄河和长江都是“东西”横向 。
华夏民族最早起源都是长江黄河流域 , 受“东西”的观念影响远比“南北”的观念要长远和深厚 。
如果要指代一个事物的泛称 , 那么“东西”更有一种“广阔”之感在其中 。
不仅是“东西” , 比如说“东奔西走”、“东拼西凑” , 也是这样的含义 。

有关于地理环境和“东西”的联系 , 还有另一种说法 。
随着人类开始适应外部环境 , 他们也会根据外部环境进行一定生存调整 。
水源对古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没有现代那么多设施和工程 , 临水而居是古人对居所的第一要义 。
而中国的地势大多数西高东低 , 也就是说西边多山 , 东边多平原 , 河流通常是由西向东而流 , 这就决定了部落规划的布局 。

西边高山上有许多自然产物 , 如野生动物、树木等物品 , 东边地势平坦 , 又是河流汇聚的下游 , 所以多数都是市集 。
所以“西”就成了物品交换前的所在处 , “东”就成了物品交换后的所在处 , 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东西”的统称 。
从“东”、“西”二字的汉字形成 , 也可以看出和“物品”有关系的端倪 。

版本三:中国的汉字文化演变 , 可以研究出古人用字想法华夏民族的文字大多数是象形文字 , 通常都是根据物品的形状来指代其中的意思 , 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个字 。
在最早的甲骨文中 , “东”字就像是用竹子编制的笼子一样 , 上方和下方都有束口 。 而“西”字则像一个鸟巢 。
“东西”被指代为“物品” , 在金文中也能说通 。
金文中的“西”字和甲骨文中的“西”字形态相差甚远 , 并不像鸟巢 , 反而像竹木编制的器具 。
金文中的“东”倒是和甲骨文有相似之处 , 被认为是“灯笼”之类的用品 。

可以看出来 , 最早的“东”、“西”二字的形成 , 可能是与其指代物品有关 , 是以 , “东西”是“物品”的另称也是有迹可循的 。
但是 , 也有人从另一种方面解释“东西”二字的释意 。
首先是汉代的许慎 , 他在《说文·东部》中表示“东”字是会意字:“日在木中” 。
意思是 , “太阳”在“木”中 , 是为“东” , 这个和阴阳五行以及大自然有着一定的关系 , 前文已提 , 不再赘述 。
而“西”字则被认为 , 最早的含义其实是“栖”的现代含义 , 也就是“鸟栖息在鸟巢之中” 。

这也和时令有关 , 因为通常太阳在西边落山 , 鸟儿就会归巢 。
除此之外 , “东”、“西”的古义也有另一个意思 , 使得“东西”二字的解释还有一种说法 。
“东”字在古义中表示“封闭”的意思 , 更准确的意思则是说 , 没有用掉的 , 可以被使用的含义 。
在周易中 , “东”也可以表示“种子” , “种子”指的是起源的意思 , 但是在这里指的是储存生命力量的物品 。

“西”则和“东”相反 , 是“开口”的意思 。
从“洒”这个字就可以看出 , “西”应该指代可以洒水的容器 , 而“洒”旁边的“氵”就是洒出去的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