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宇航员至今沉睡在太空,只有他飘出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3位宇航员至今沉睡在太空,只有他飘出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文章图片


3位宇航员至今沉睡在太空,只有他飘出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文章图片


3位宇航员至今沉睡在太空,只有他飘出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文章图片


3位宇航员至今沉睡在太空,只有他飘出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文章图片



二十世纪初 , 人类的航天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先生曾说 , 人类诞生于地球 , 但不可能永远蜗居在地球 , 迟早有一天人类将摆脱地心引力 , 走向太空并逐步征服银河 。
而事实上 , 这则预言的实现也没有拖延太久 。 不到五十年 , 人类就掌控了相当先进的航天科技 , 并且在美苏冷战的激烈氛围下 , 人类航天事业进入了突飞猛进的疯狂年代 。 虽然发展思路不同 , 但两国都有人长眠太空 。
一、美苏争霸的疯狂年代
早在一战之前 , 以液体燃料火箭为代表的航天技术就有所发展 , 但这些当年只是小众群体的爱好 , 并没有国家层面的资源支持 。
但在二战中 , 火箭技术首先被用在军事层面 。 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在希特勒的支持下 , 研制了先进的V2导弹 , 虽然精度不足 , 并未给同盟国带来太大的战损 , 但其强大的投送运载能力 , 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和关注 。

纳粹德国投降之前 , 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就急不可耐地突袭了冯·布劳恩的火箭基地 , 连人带设备一并拿下 。 而苏联则晚了一步 , 等到苏联的特种部队去收缴这份特殊的战利品时 , 基地里就只剩下了少数的技术工人 。
此时的美国拥有最雄厚的资金、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最专业的科研团队 , 在航天科技上可以说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 相比之下 , 苏联不仅起步太晚 , 而且基础薄弱 。 不过苏联人深知航天事业的战略价值 , 高层也不遗余力地支持以科罗廖夫为首的科研团队 。
依靠计划经济举国体制的优势 , 苏联的航天事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完成了多项世界第一 。
1957年10月 , 第一颗人造卫星由苏联发射成功;1961年4月 , 东方1号发射成功 , 加加林成为首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1971年4月 , 苏联礼炮1号发射成功 , 成为了首座轨道空间站……

眼看苏联后来居上 , 美国人如梦方醒 , 开始疯狂投入资源 , 准备干票大的 。 美国人的努力也没有打水漂 , 1969年7月 ,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 , 美国人代表全人类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脚印 。
二、急功近利 , 代价巨大
眼见美国人迎头赶上 , 苏联也深知不进则退的道理 , 于是高层立即加大筹码 , 希望在航天事业上更进一步 。
然而 , 初心是好得不假 , 但事情也往往就坏在这里 。 高层的重视固然能给苏联的科研团队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 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业绩压力 , 不可避免出现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情况 。
1971年6月末 , 在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 , 苏联发射了联盟号火箭 。 此次任务由格奥尔基·科马罗夫、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和维克托·帕沙耶夫等三名航天员执行 , 他们要与刚刚发射成功的礼炮1号空间站进行对接 , 并在空间站驻留二十多天 。

联盟号飞船是苏联研制的一款运载火箭 , 由于安全便宜 , 时至今日依旧在俄罗斯航天局服役 。
但这款经典作品在立项之初却是破绽百出 , 不仅负责研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满意 , 连负责此次任务的航天员科马罗夫都对其深感疑虑 , 在执行任务之前 , 他甚至悲观地对同事表示 , 自己可能回不来了……
而事实也不出科马罗夫的预料 , 在执行完太空任务返回时 , 飞船的舱室莫名其妙地漏了气 , 但此时三人都没有身着宇航服 。 飞船的高速运行让舱室的空气瞬间归零 , 三人还没来得及反应 , 就迅速窒息进而失去知觉……

联盟号的返回舱正常降落了 , 但三位精英航天员却没能从中走出来 。
事后 , 苏联人对联盟号飞船进行了全面排查 , 光问题就有两百多个 。 而这些致命的隐患 , 本应在前期研制中避免 , 或者在发射之前排查出 , 但都随着高层的压力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 最终造成三人牺牲的惨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