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追光直上( 二 )


用品质说话 , 用比亚迪汉开路 , 让高端的形象逐步渗入消费者的认知 , 最后推出新品牌 , 显然 , 这样的“慢”过渡比“快”迭代来得更加聪明 。
无疑 , 比亚迪之后的重心会放在中高端市场 , 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和灵敏的嗅觉 , 观察趋势 , 把握市场 , 才能让品牌乘风向上 。

抓住时与势 , 常常被用来解读比亚迪现今的成就 , 但只有了解它是如何抓住的 , 才能真正理解它 。
股神巴菲特说过 , 一家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企业 , 必须拥有一条能够持久不衰“护城河” 。 比亚迪的护城河就印在六角大楼的那面技术墙上 。
今年 , 比亚迪能顺利开启全面收割的时代 , 跟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和e平台3.0等核心技术息息相关 。 前两者的出现就解决了新能源车消费者最关注的两个难题 , 安全和续航 。

从去年的高考试卷也可以得知 , 比亚迪是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企业 , 并且凭借着先发优势 , 比亚迪已经实现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和全线自供
正是这股“缺什么 , 就造什么”的干劲 , 比亚迪这种自给自足理念的前瞻性在2021年得到了有力的验证 , 在其它车企陷入“等芯”的被动局面 , 比亚迪已经在“不务正业”——拆分比亚迪半导体业务上市 。
近日有消息表明 , 比亚迪半导体首发上市成功过会 , 如无意外 , 比亚迪半导体将成为国内第一家车载芯片的上市公司 , 也是比亚迪系第三个IPO 。

而这 , 对于比亚迪而言 , 不仅仅是多了一条“钱途” , 更是为品牌向上向新赋能 , 让一个全方位发展 , 全方面引领的科技品牌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
只有走出去参与竞争 , 才是真正的市场化改革 , 我深深地认同比亚迪“供应链开放”这一做法 , 那才是一个企业自信的表现 。
正如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曾说过 , 一个企业的成熟标志 , 是越来越多品牌买分公司的技术、产品 。

的确 , 我们需要认识到 ,比亚迪之所以能穿越循环往复的经济周期 , 除了坚持“技术为王 , 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 , 更少不了其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及时应变的能力 。
新的挑战一直都在 , 在组织架构上 , 比亚迪也尝试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
现如今 , 比亚迪共有四大事业部: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海洋网销售事业部、品牌及公关事业部以及售后服务事业部 , 各个事业部总经理直接向王传福汇报 。

扁平化管理 , 有效的组织架构 , 才有高效的决策和快速的市场应对能力 , 显然 , 面对未来的“大鱼吃小鱼”的战场 , 比亚迪已经进入操练精兵的备战阶段 。
同时 , 我也相信 , 面对未来接踵而至的挑战 , 只有有所坚守 , 有所创变 , 比亚迪才能真正从容地立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顶峰 。

深渊是无法困住飞龙的 , 那些或明或暗的缺陷 , 或真或假的质疑只会成为比亚迪造就非凡成绩的后发优势 。
前半场是电动化 , 后半场则是智能化 , 已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共识 。 需要承认是 , 面对特斯拉这样的美式鲶鱼 , 比亚迪的智能化建设压力在无形增大 。
当然 , 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一点是 , 未来人们选车是多个维度的权衡利弊 , 并不是只有智能这一项 , 而且现阶段比亚迪自研的Dilink 和 DiPilot已经实现了 L2.5 级别 , 部分功能实现 L3 级别 。

这不代表着比亚迪可以不努力了 , 而是给到我们一个信号:你可以永远相信“技术为王”的比亚迪 , 十多年前预判了我们预判的王传福 , 一定会对智能化领域有所布局 , 在新时代找到比亚迪的新活法 。
尽管 , 汽车的界限在不断打破 , 但智能化终究是手段 , 品牌向上才是所有自主品牌逃不开的目的地 。
熟悉广东人的朋友都知道 , 务实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DNA , 不像创新企业扎堆、媒体行业发达的北京 , 天然具有创新传播的能力 , 总是能通过讲故事对产品和品牌进行包装 , 从而来获得市场和资本的瞩目 , 比如我们熟悉的贾跃亭 。

生于斯 , 长于斯 , 比亚迪这家广东企业不是乐视 , 它显然更擅长用技术去搏一个未来 , 用踏实进取打造一个真正的奇迹 。
所以 , 这也就注定了比亚迪的利润报表里拧不出太多品牌溢价的水分 。 随之而来的 , 还有部分人对其品牌形象的忧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