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空间望远镜发布的第一张照片,18个“星点”,看上去有点奇怪( 二 )



如果仅仅是数十吨的重量 , 运送火箭还是能够发射到太空中 , 可是6.5米的直径却没有火箭能够放得下 , 所以 ,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主镜也就无法弄成一个完整的单一镜片 , 只能分成18个小镜片 , 到了太空中再拼接起来 。
此次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公布的照片也并不是它的“处女照” , 只是初步的一次调试拍摄 , 真正的处女照估计要等到5月份才可以 , 那个时候 , 我们就可以看到韦伯空间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深空照片 。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设计达6.5米的口径到底有什么作用?跟哈勃望远镜相比 , 它的优势在哪里?在天文界 , 口径就是王道 , 大口径的望远镜可以看得更远是不用怀疑的事实 , 除了看得更远之外 , 更大口径的望远镜意味着能够的波段范围也是不一样的 。
哈勃的观测波段是X光到近红外 , 这个范围跟人类肉眼看到的范围并没有差距很大 , 而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观测波段则是橙色光到中红外波段 , 这个波段就不是我们的肉眼可以观测到的 。

那么橙色光到中红外波段在宇宙中代表着什么?这些还要从宇宙的膨胀说起 , 相信朋友们都知道 , 宇宙自大爆炸以来 , 一直在加速膨胀 , 宇宙的膨胀让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离的速度越快 , 遥远的光线到达地球的时候 , 已经红移到红外波段 , 超出了普通望远镜能够观测的波段范围 。
而更加遥远的星系和天体 , 离宇宙诞生的时间也越近 ,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探索宇宙的起源以及演化过程 , 而要找到更多的数据来支持大爆炸理论 , 那我们就需要观测到更加遥远的天体 , 尤其是宇宙诞生后最早诞生的恒星 。

根据现在的研究认为 , 宇宙诞生38万年后 , 整个宇宙还处于一片黑暗 , 没有恒星诞生 , 而从黑暗到第一颗恒星出现 , 间隔了多久?有科学家认为长达数亿年 , 也有科学家认为是数百万年 。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 , 第一颗恒星什么时候诞生就成为了关键 , 而宇宙诞生的第一颗恒星 , 必然距离我们也更加遥远 , 它的光早已被红移到红外 , 想要观测到它 , 就需要口径更大的望远镜 。
不管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能否观测到宇宙诞生后的第一颗恒星 , 它的观测距离大于哈勃望远镜是肯定的 , 能够观测得更远 , 就能够了解更多的宇宙信息 , 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也是非凡的 。

推荐阅读